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易经卦词
自从阅读易经之后就非常赞叹它那不可思议的智慧,更不用说易经被誉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了,相传是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位圣人(也有书载加周公成四圣,我因此而改编一支神圣舞蹈来赞颂四圣),历经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代而成。我常觉得每个人应多加涉猎,除了对自己的文化会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外,小从个人的生活工作,大至国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能提示非常精道的指引,而我特别专注于把易经的内容放在心灵成长上的解读上。
光是八八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上经三十卦就非常具体的说明世界人文的运作与进程,下经三十四卦则再现人际关系的开始与发展,读来令人瞠目结舌的惊叹和五体投地的佩服。目前我先依“卦序”逐一阅读,每卦先取一个观点并搭配自己的经验来记录心得,并写成文章收录在“示如学易”的专辑中,做为日后深入解读每卦的卦爻词的准备,也让有意学习易经的同好做点参考。
在我所带领的所有工作坊中,都运用不同的卦在教学上,让学员的吸收和理解更为具体而深入,最棒的是亲身体验到每个卦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过程和影响,而能适时的采取恰当的回应方式。这些经验也将成为未来详解易经用于心灵成长的第一手宝贵资料。每次都有学员说将的易经特别落地与易懂,完就就是生活及成长相关,问我何时开易经课?这真是个难题,少说也要有个一二十年的研究功夫,才勉强能系统的讲课,我目前能力万万不足,只能简单的说几个卦,但会朝这方向努力。
上回依卦序“乾坤屯蒙需讼师”谈到了需卦,万物的生长除了需要等待,更需要饮食或灌溉的滋养,还有随着成长过程也会有各式各样的需求产生,有了需求在资源有限或观点不同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冲突与纠纷,然后开始争讼,于是就进入了下一卦,把需卦颠倒一百八十度而成的讼卦。讼:从言从公,争也。当我们心有不平时,自然想言之于公,希望获得人们的认同支持,进而为我们主持公道,不是吗?
记得第一次从美国邀请老师来开LET领导者效能训练时,有一位学员对翻译的质量非常不满意,自第一天起每天晚上打电话给我的一位同事投诉一两个小时,要求赔偿他的时间损失,不然他就到法院提告,我的同事实在抗不住,每天下课都非常烦恼,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百般的安抚。到了第四天上午,这位同学在课堂上发做了,诉之于公“讼”。他气冲冲的大声说:“翻译的质量太糟糕了,害我无法深入学习而达不到成效,浪费了我宝贵的时间,少了数十万元的收入,我要求退费之外还要赔偿损失,不然就等着法庭见。”
他的气势非常强大,压得全场鸦雀无声,我的两位同事低下了头不敢看他,其他同学则静看事情的发展,而老师则袖手旁观,一来语言不通,需要翻译说明,二来行政事务与他无关,我们必须处理,三来也可从此事的处理检验我们的学习成效,所以他也不支声。我胆小总是遇事就躲,一直都是让有能力的人出头去顶着。在这肃杀吓人的气氛下,看今天肯定无人上阵。人家都已经公开叫板了,我们公司必须有人出来回应和处理,我只好带着钢盔硬着头皮上场。
我站起身来先向他鞠躬道歉说:非常抱歉!我们所安排的翻译人选质量不符合您的需求,影响了你的学习效果,我们感到非常过意不去,而LET课程有很多专有名词,其意义并非懂英文就能翻译得明白,我们的翻译是目前台湾唯一对此有涉猎的人,所以我们请她来翻译应该是最佳的安排。当然我们也知道LET的学习和技巧的落实,光是四天的课程是不够的,所以课后我们也安排了共修和练习与研讨的后续服务,来帮助大家获得最佳的学习成效,以确实能应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而不至于浪费了您宝贵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他听我说完后,突然朝我我竖了一下姆指,然后对老师说:没事了,我们继续上课吧!课后他告诉我他是一家外科医院的院长,他的训练让他无法容忍任何疏失,因为稍微出错就影响到病患的生死,所以他对人非常严厉,希望我别介意,我们后来成了好朋友。
讼卦告诉我们,任何争讼都是过程吉结果凶,如能退一步谦让,并理解对方的需要和诉求,耐心沟通处理分歧,则会海阔天空带来建设性的成长。而不是硬来硬往,据理力争到头来两败具伤,赢的人不开心,输的人不甘心,从此成为仇家何苦来哉!
听能止讼,而不带成见,放下脑袋里所有的念头去听,才能真正的听到对方所说的内容,不然在怎么努力听,都只是徒劳无功,有“听”却没有“听到”,带着“注意力”去听才是关键,愿“记得喝水”这简单的“注意力”练习,能够增加你的“听力”,人生路上少争讼而多和谐。
网友评论
只觉今天老师举的例子,一联想到那个场景,让我紧张得后背一阵发紧。
我也是一个非常害怕冲突的人,听闻这种场景就已经是避之不及,更何况要迎头而上,主动面对。由此对老师的勇气和智慧竖一个大拇哥!
“带着注意力地主动听”,这个的确很棒的练习。跟老师汇报一下我个人的一点小小体会。
有过一段时间我是在项目团队里,每天要壮着胆子,内心给自己不断鼓劲,才能跟项目相关的各种不同性格的人做各种沟通。我渐渐发现,“不卑不亢”是最难做到的,但也是实践下来最有效的。
“不亢”类似老师说的,放下自己头脑的念头,不是强制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而是带着注意力去倾听;“不卑”意味着不受影响,不被别人的态度语气话语带走,偏离自己本来的沟通目的。
这两个恰恰也像是老师讲的心灵成长的三个阶段:自我,团体,众生。而这都要基于对注意力练习,既要记得自己,更要放下自我,最终才能到达慈悲的爱。
不知道我这么理解是否正确,请老师指正!
依然是聚会时的评判如何放下?用心,倾听,从老师的行为里,懂得了一点点!!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