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反感微信

反感微信

作者: 夏木遇见何夕 | 来源:发表于2024-05-10 19:30 被阅读0次

    微信在我们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许多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微信的功能是联系还是“电子镣铐”?微信沟通带来的是思想的碰撞还是信息的胁迫?微信的分享缘何沦为一种社交负担?

    微信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还在改变个性。尤其是对年轻一代而言,大家都患上了一种奇怪的恐音症。和狂犬病类似,患者们都不愿意听到别人的声音,一听到语音就感觉焦虑,就要搓手。在不久以前,人和人见面通常还要打个招呼,通过声音传达信息,交流基本上是以声音为媒介的。在我小的时候,公厕里的交流声是此起彼伏的。人们面对窘迫和肮脏的环境也从未放弃用语音交流思想,排便的声音不曾让人畏怯。那时候中国人可以光明正大地一边排泄,一边聊天,但没有像有些网友那样搞不清它们的区别。

    恐音症是一种典型的神经衰弱,按理说只有知识分子才容易患,现在是稍微年轻一点的人都有这毛病。这种神经过敏并没有让人变得更有礼貌,微信的可触达性让人们变得十分粗鲁。传递声音本身是一件庄重的事情,打电话的时候,你通常会先问一下对方是否方便接听。在微信中就没这么客气了,可以随时随地给对方丢一条消息。在物理世界里,想和别人说几句话,你需要主动走过去,看看他/她的情况。如果对方正忙着,通常不便打扰。但微信完全不用考虑对方所处的情况。你经常在开会的时候、讲演的时候、集中精力思考和写作的时候收到微信,还会突然被拉入群里,被无数条信息轰炸。

    微信一推过去,对方就得看。虽然说是不需要及时回复,但实际上,每个人发信之后,都期望对方能立即回复。如果对方延迟了10分钟、20分钟或者更久才回复,这基本上都是一种无声的拒绝。对方表现出了明显的冷感,不太愿意参与你张罗的这件事,不想与你互动。每个人都这么看,收到微信的人也会感到自己有一种义务,势必要立即回复,否则就会显得自己很不礼貌。这样一来,问询者就掌握了更高的权力,而收信者、阅读者在很大程度上就没有主动权,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

    微信和短信有很大的区别。短信是一对一的沟通方式,不能同时与多人进行沟通,也不会让其他人看到。微信的沟通总是在被目睹的情况下发生。微信的点赞、朋友圈评论以及群聊中的所有讨论,很多时候都是公开的。换句话说,微信的沟通经常发生在众人目光之下,它将自己伪装成了一个公共空间,创造了一个平行于物理世界的虚拟世界。

    微信不同,微信是展示给很多人看的,哪怕与对话毫无关系的人也可能加入围观。这使得微信沟通变得像景观一样。例如在一个有500人的大群里,突然冒出来某个学术圈的八卦,说某位知名青年罗尔斯学者完全不懂罗尔斯。很多人都在旁边围观,你一言我一语,就跟自己特别懂罗尔斯似的。那些谨慎的人则一言不发,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正躲在后面暗笑,甚至搬好了小板凳,准备看好戏。

    微信不仅放大了愚蠢,还把一切都变得有迹可循,变成了罪证。在日常交谈中,对话很容易损失。对话开始,对话结束,然后在记忆中存留一小会儿,很快就会消失。微信不同,它记录下你写的所有东西。因为文字、图片都只能占据有限的空间,所以所有的东西都有迹可循,都变成了一种证据,存在那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反感微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ee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