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看见女儿吃早餐时翘着二郎腿,建议她放下二郎腿。
她说:“这样舒服”。
我说:“还是要注意餐桌礼仪”。
她说:“在学校吃饭也这样,别人不会关注”。
我说:“行为应该要保持一致,要慎独”。
有时反对孩子某个言行举止时,如何把握好用词,如何掌握干预的那个度,事后总会思考。今天提的这个建议,我想她应该会有所改变。
相让女儿明白“慎独”一词的含义百度中找了几个小故事:
1.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城门,遇到一无家女子,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
2.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3.徐溥的豆子
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读书刻苦。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
一次塾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由此对他十分赞赏。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
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
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地修炼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后来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徐溥对自己行为的高标准约束显示了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即使是在个人独处时,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
慎独是自律的最高境界,它能让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仍然能够不被外物所左右,而是丝毫不放松自我监督的力度,谨慎自觉地按照一贯的道德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一如既往地保持道德自觉。
【二】

家中长辈过生日,校门口等女儿放学一起去饭店吃饭。女儿不想去,周五晚间她想看综艺节目。跟她说姑爷爷姑奶奶都是八十多岁的人了,大家平时也没有过多的时间相聚,今晚周末正好没课,时间也合适。
一起吃饭时,女儿盛汤时筷子也没放下就去拿勺子,小声提醒她放下筷子盛汤,她说平时没注意这些,我说没关系,时间会让们一起慢慢成长。提醒女儿跟姑爷爷碰杯,希望女儿以后能够主动注意这些方面。
想着《红楼梦》中,林黛玉刚来贾府与姐妹们一起用餐时,她不动声色的观察身边的姐妹们,向她们学习贾府着餐桌礼仪细节。林黛玉细心,学习能力很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