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难得找到这样一个院落,六栋小楼围成一个圆,最外围是个环形的橡胶跑道,中间则是个沙石砌的平地。每当社区有活动的时候总在这块地上搭起帐篷,形成一个天然的舞台,两边还有环形的台阶层层叠叠砌上去,便是观众席了。庭院四角分布着各种健身器材,游乐场,以及方便大家举办活动的两个大厅,算起来竟有七八处。庭院的其他地方都是绿草覆盖着,再错落有致地种着各色各样的树,一年到头都有花开。十来年间竟也长得葱葱郁郁,从窗口看去满眼绿色,影映着蓝天。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安家的好地方。每当清晨或者傍晚,楼下总是热闹异常,各个年龄的小娃们纷纷被家人或者保姆带出来放风。跑道上则是老的小的,男的女的纷纷锻炼的身影,与新加坡这个快节奏而繁忙实不相符。如果带朋友们来家玩看到这番景象,他们往往会惊讶不已,说好的新加坡的低出生率呢?在这里完全不存在。小娃们就像春天的韭菜一样,一茬接一茬地长。眼瞅着上一波上学了,这一波会走路了,下一波又正抱在怀里嗷嗷待哺呢。然而都是很快的事情,不到一年,你会发现嗷嗷待哺的已然在地上跑了…
大概因为是这么一个宜居而邻里又异常融洽的地方,我发现来自中国的老人也是非常多。大部分都是过来帮儿子或者女儿带小孩的。中国人生性喜欢热闹,有这么一个院落自然是无比喜欢。院子里的老人大多熟悉,然而一开始都是以娃娃为交流的媒介的。比如这个是谁谁的奶奶,那个是谁谁的外婆,起初都是刷娃儿的脸,互不知道对方姓名,每天在下面碰上就互相问候几声,观察观察对方的娃娃,打听打听老家是哪儿的…总的来说四川的最多。好几次在下面听着一堆寒暄着的四川话,我差点忘记身在异国他乡。慢慢儿的,大家都熟悉起来了,便开始相约着买菜。这个超市里有便宜的西瓜,那个超市的南瓜只要两块钱一个,哪儿哪儿的衣服正在打折,三块钱一件…阿姨们在这方面似乎有特别的天赋,而且传播速度特快,一传十十传百马上大家就都知道了,连我也经常受惠。有一次在送儿子去幼儿园的路上,一个河南阿姨碰到我,兴高采烈地跟我分享着手里的战利品:德惠的西瓜两块钱,很大个!快去买!送完儿子顺手去买了个,果然物美价廉,又大又甜。
当然,消息灵通也不止在买菜方面,人一聊得多了八卦也就多了。毫不客气地说,阿姨们是最了解各家各户情况的人。谁家儿子儿媳、女儿女婿是做什么的,赚多少,她们都一清二楚。这在新加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和人之间比较注重隐私,甚至连亲近的朋友也不见得会问你工资,最多知道个大概。而阿姨们却是无所不知的。谁家的子女对老人不好了,谁家的爷爷奶奶要回家换班了(换外公外婆过来带小孩),楼下的居委会又要办活动了,哪儿又可以领免免费衣服了…不过人多嘴杂,也总有出事的时候。譬如谁谁抱怨了自家儿媳,而听者正好又和这个儿媳的妈妈关系不错,慢慢的这话就传到了不该听到的人耳里,难免爆发一场家庭风暴。不过总体来说,因为有了这么一个交流的场所,阿姨们在这边带孙子孙女的生活水平总体有所提高。
晚上和周末属于阿姨们放风的时间。一到晚上八九点,该忙的都忙完了,孩子交给父母,自己则出来聊聊天、散散步,前不久还跳起了广场舞。于是晚上在楼下遛娃或者跑步的时候,总能听到熟悉的小苹果或者最炫民族风了。谁说广场舞不能走向世界?看看这些阿姨们的身姿,一个个或挥手,或扭腰,大方极了。广场舞的地点就在院子里中心的圆环里,那里是一帮中学生的足球地盘。虽然小区里有明显的标识不让踢球,因为玩耍的小娃很多,踢球这么剧烈的运动对他们无疑非常危险。我们这些家长屡次驱赶都无效,甚至叫过警察,还是无法杜绝他们在这踢球。阿姨们跳广场舞之后,他们来踢球的次数居然越来越少了。据说曾经还有过对峙,阿姨们放广场舞曲,足球少年们也在旁边放各种劲爆的迪斯科舞曲,然而终究阿姨们赢了,无他,就看谁更有耐心。到了周末,阿姨们一大早便约起来,三五成群,或去公园,或去逛街。对她们来说,这也是难得的休息时间。周一到周五是她们的上班时间,家就是她们的岗位,孩子就是她们的工作。到周末终于可以把这一切交给自己的孩子了。
都说中国的父母是最伟大的父母,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还要继续帮他们拉扯孙子孙女。但愿阿姨们在这异国他乡也能找到自己的乐土,越过越红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