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偶然造访著名民营书屋,才发现中国居然还有坚持二十多年以经营人文图书为主的书店。恍惚间,我似乎在茫茫沙海里看见方舟,孤独地在寻找万家灯火中需要泅渡的人们。也许我们都酣醉在幸福中,谁都不需要其它声响打破日子的宁静,但假如依然有人杞人忧天地警惕着黑夜的来临,那么人世间不就多了个家园的守望者吗?
有思想内涵的人文书籍,愿意读又真正读懂的人不多,市场窄、发行量一般都不会太多,出版社给书店的折扣也不会太高。我想不明白,当盗版挟持着廉价势力铺天盖地侵袭而来时,他们怎么坚持下来的呢?店主告诉我,早先是因为谋生,后来却喜欢这些书,就亦苦亦乐地苦苦坚持二十多年,只是目前已经确实支撑不下去了,每年亏几十万,哪怕再心有不甘,又怎么去填充望不见底的深渊呢?
市场永远都不相信眼泪,没有买卖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买卖就失去存在的理由,假如你依然坚持你的存在、期待春暖花开的回归,不单经济投入上难以为继,世俗不解的眼光、鄙夷的口气足以动摇你那份信心、打击你的热情。可有哪个圣徒的眼泪不是流向天空的呢?他们那种不卑不亢于时代庸俗的勇气,才格外让我敬佩。当后背箱装满书籍带回家时,陪同的朋友调侃我:服你了,别人视为鼠屎的你居然当成宝!我突然想起哲学家齐奥朗的话:
行而上学的悔恨乃是一种无缘无故的困扰,生命边缘的道德焦虑。你并未回忆起任何事情,已往无尽的痛苦却涌上心头。你没有做过任何一件坏事,却感到应为世间的罪恶担责,觉得犹如撒旦在梦魇中踟蹰。不由得陷入伦理问题的罗网及其答案的恐惧之中,亦即陷入恶之律。
西方基督世界里,每个家庭至少会有一本《圣经》、一个书柜,我想,我们是不是也会哪一天?当我们走出房奴的阴影挺直腰杆站立阳光下、当我们醒悟物质不能解决生命虚空的光明时,就会不经意间迈步书店后,抽取一本经典人文带回家,灯光下审视自己生而为人两端的神圣性与动物性,哪端离自己近,也许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与自己的距离才是世界上最遥远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