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品读《人人都爱经济学》:人人都该懂点经济学(2)

品读《人人都爱经济学》:人人都该懂点经济学(2)

作者: 夏天不孤单 | 来源:发表于2016-09-17 11:48 被阅读164次
品读《人人都爱经济学》:人人都该懂点经济学(2)

《人人都爱经济学》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经济学读物,作者是王福重。

这是关于《人人都爱经济学》的第2篇读书笔记。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10章 国内生产总值GDP

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国家的经济,以及国家之间的经济问题。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的产量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GDP指一个国家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有五个特点。

(1)GDP是价格概念,是市场价格的总和。

(2)GDP是最终产品的价格的和。最终产品是最后用于消费的产品,因而GDP反映的是国民能享受到福利的可能性。

实际中不容易区分一件产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采取“附加值”的方式计算。附加值=出售价格-购进价格

(3)GDP是生产概念。只要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算进GDP,不管有没有卖出去。不是生产出来的价格(如股票),不计入GDP。

(4)GDP是流量概念。“一年内”是一段时间的概念,是流量;存量是一个时间点上的量。“一年内”指产品必须是这一年新生产出来的。

(5)GDP有地理概念。在哪国生产的(不管是哪国人),都算哪国的GDP。

第11章 总需求:经济繁荣的根本

总需求:人们愿意买东西的总量。

经济什么时候最糟?不是东西生产少的时候,而是生产得太多卖不出去的时候,这就是“经济危机”。所以,人们愿意买东西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不愿意买东西,叫做总需求不足。当总需求不足的时候,就必然有东西卖不出去,东西卖不出去,企业在下一个时期就不敢再生产这么多了,而是要减产,减产就意味着解雇工人,工人就失业了。所以,失业也好,东西堆积如山也好,都是因为人们不愿意买东西。

人们为什么不愿意买东西?凯恩斯认为有3个原因:

  • 物品的边际效用递减。后一个物品没有前一个对人的效用大,人们买东西买到一定程度就停止了,即使你再有钱,也不愿意买了。

  • 资本的边际效用递减。对同一类产业的投资回报率是越来越低,到一定程度投资也就停止了。

  • 流动偏好。流动是用钱买到商品的方便程度,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定期存款最低。偏好,就是愿意。人都喜欢流动性。如此,人们不会把钱都花出去,而是始终保留一部分在手里。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产品的价格就是工资、地租、租金和利息,以及正常利润的和。所以,一旦产品生产了出来,与这个产品价格相等的收入,就在工人、资本家和企业家手里。如果这些人把收入都拿出来去买东西,所有的东西都会卖光;如果他们手里还剩下钱,东西就没有全卖出去。

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法:政府把老百姓的钱借来(发行国债,财政赤字政策),去把过剩的产品买掉。

解决经济危机的启示:1.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经济困境,市场并非是万能的。2.生产固然重要,但是人们消费,也就是愿意买东西也是极其重要的,甚至比生产本身更重要。

第12章 财政、税收和财政政策

经济政策分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政策具有短期性,需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随时调整。

政策的作用在于调节总需求,使其达到合适的水平。

财政的最核心的功能是提供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非竞争性:你消费不影响别人消费。非排他性:不能收费。(收费就排他了)

因为不能收费,不符合追求利益最大化,个人和市场一般不会提供公共物品,主要由政府提供,通过财政提供。

经济危机使政府财政担负起调控总需求的作用(第二个功能),即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包括收入政策(税收)、支出政策。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法律规范性。

税收一方面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提供财力支持;一方面在调节总需求上发挥作用,税收增减与总需求大小成反比。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支出、转移支付。

购买支出直接增加总需求;转移支付待资金转到消费者和生产者手里进行消费和投资后,间接增加总需求。


财政政策具有乘数效应。(只要激活一项消费,就可能引发一系列消费)

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扩张性政策指扩大总需求,包括减税、增加政府开支等;紧缩性政策指缩小总需求,包括增税和减少政府开支等手段。

扩张性财政政策要慎重使用:1.减税容易,再增税就难了。2.(经济景气时期)过度增发国债,增加政府开支,会产生“挤出”效应,影响企业投资。

第13章 货币和银行

货币有三个作用:

  1. 交换媒介;
  2. 支付工具;
  3. 储藏价值的手段。

在中国,货币分为三个层次:

  1. M0。即现金,包括纸币和硬币。
  2. M1。包括M0和活期存款。
  3. M2。包括M1和定期存款、企事业单位的存款。

货币的价格: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率,表示借钱的难易程度。利率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相对应,价格表示买到商品的难易程度,价格由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

货币的需求,指在人们的资产中,以货币的形式持有部分的比例。货币的需求者是企业和个人。
货币的供给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

利率的重要性在于影响投资。

在现代条件下,人们投资的钱不是靠自己积累的,多数的投资资金来自银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越高,投资的成本就越高,投资的回报率就越低,投资就越少。投资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少了,总需求就会少,均衡的 GDP 就要减少,失业就会增加,过热的宏观经济就可以冷却下来。反之,较低的利率可以刺激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就业,同时拉动价格水平上升,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

银行的作用:解决了借款人担心的资金安全问题,也解决了贷款人担心的交易费用过大的问题,促成了借款人和贷款人的交易,资金就高效率的配置到了最需要它的地方,交易因此增加,就业和财富也相应增加了。

第14章 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

建立中央银行的初衷:维护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比如防范银行挤兑事件发生)采取的手段是货币政策,即调节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三板斧”

  1. 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钱。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成正比。
  2. 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钱的利息率。贴现率与利率成正比。
  3. 公开市场操作。如果中央银行决定在公开市场上从商业银行那里买进政府债券,它就要把货币交给商业银行,这叫“吐出货币”。商业银行获得货币后,就可以发放更多贷款,货币多了,利率就下降,总需求就增加,就业就会增加,宏观经济就会更加繁荣。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通常需要配合,才能达到既调节宏观经济运行,又不至于出现严重负面后果的目标。

比如经济中出现了严重通货膨胀,需要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压缩货币总量、抑制投资过大的同时,必须防止出现总需求下降过快、失业增加的负面后果。因此,可以在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同时,实行较为宽松的财政政策,比如适当增加政府开支,以便让总需求维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防止出现失业率过度上升。

当经济中出现严重的失业,需要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开支,增加总需求,以增加就业。但是总需求的无限扩张,会造成通货膨胀的不良后果。为防止通货膨胀,可以同时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控制住货币这道闸门。

第15章 失业

经济学中失业的人是指一定年龄,比如中国是 16 岁以上,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条件,但是没有工作,又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力。(无人愿意雇佣的人)

有劳动能力,但自己不愿意去工作的人,叫自愿失业者。自愿失业者不是严格意义的失业者。

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全体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

失业分三种:
1.摩擦性失业。

例如你本来在广州工作,后来决定去上海发展。你不会一到上海就有事做,而是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有工作。在这一段时间,你就处于失业状态,这叫摩擦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

例如一批人原来是做煤油灯的,后来电发明了,煤油灯没人用了,所有煤油灯工人都失业了。但社会上需要电灯工人,煤油灯工人不会一下子就转换成电灯工人,在这段时期,煤油灯工人就处于失业状态。这是由于社会所需要的人跟找工作的人不匹配造成的,叫结构性失业。

  • 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统称自然失业,两者失业率之和为自然失业率。
  • 如果社会的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社会就是“充分就业”。

3.经济衰退或者经济周期造成的失业。在经济处于衰退期时,总需求严重不足,东西卖不出去。企业就要压缩生产,解雇工人。

解决失业的途径

  1. 提高失业者的技能水平。(只能改变失业者是谁,不能解决失业,甚至因为“一个顶俩”产生更多失业者)
  2. 提高失业者的教育。(同上)
  3. 完善提供信息的渠道。帮助企业和失业者对接,解决空岗与失业并存现象。
  4. 合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制度性歧视。
  5. 想方设法扩大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第16章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严格定义是价格总水平的上升。

价格总水平,是所有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加权的依据是商品的重要性和产量。

通货膨胀指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出现上涨,并且还持续一段时间。

表示通货膨胀最主要的标志是 CPI (消费者价格指数)。

没有预料到的通货膨胀,对债务人有利。(在通货膨胀厉害的年代,房贷、车贷等各种贷是划算的)

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有三个:

  1. 总需求拉动造成的。(在这个角度,总需求是愿意用来消费的钱)如果总供给不变,总需求增加,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2. 成本推动上涨。成本(材料、能源、人力)上涨,生产品价格必然上涨。

  3. 惯性通货膨胀(人们的预期)。如果大家都预期明年的价格会上涨 5 %,于是工资协议、购销协议都会上涨 5 %,工资和价格都会增加 5 %。结果,明年的价格就没有办法不上涨 5 %了。这叫“自我实现的预言”。一旦预期形成,价格就会持续上涨,成为惯性。(众口铄金,好的不灵坏的灵)

弗里德曼认为:产生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宽松不严。

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

  1. 压缩总需求。
  2. 管制工资和物价。(临时性措施,非长远之计)
  3. 使经济衰退。(更是馊主意)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互易互替。(前者因为总需求不足,后者因为总需求过度)

第17章 经济增长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1. 自然资源、地理环境
  2. 物质资本、机器设备
  3. 技术进步
  4. 人力资本、员工素质
  5. 制度改进

第18章 国际贸易和比较优势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是能实现双赢的好事。

亚当 ·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直接成本(会计成本)比别的国家低,该国就在这种产品上有绝对优势。如果每个国家都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跟别的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交换,比什么都自己生产,来得更好。

大卫 ·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比别的国家低,该国就在这种产品上有比较优势。如果每个国家都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跟别的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交换,比什么都自己生产,来得更好。(比绝对优势原理适用性更广)

第19章 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从经济角度看,自由贸易一定是好事。除非是必须要讲政治的地方。

第20章 汇率和国际货币体系

中国人去美国旅游的换美元问题
换美元的方式有两种:

  1. 把人民币存到美国的银行在中国的分支机构换成汇票,用汇票到美国的储蓄所兑换美元。
  2. 直接拿人民币现钞到美国的储蓄所兑换美元。
    第1种换的美元更多!!!

国与国的货币兑换在外汇市场进行,外汇市场上的供需力量决定了汇率。

相关文章

  • 品读《人人都爱经济学》:人人都该懂点经济学(2)

    《人人都爱经济学》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经济学读物,作者是王福重。 这是关于《人人都爱经济学》的第2篇读书笔记。 [宏观...

  • 品读《人人都爱经济学》:人人都该懂点经济学(1)

    《人人都爱经济学》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经济学读物,作者是王福重。 这是关于《人人都爱经济学》的第1篇读书笔记。 第1章...

  • 人人都该懂点经济学

    最近这一年我很少看小说类的文学作品,看经济、投资理财类的书多一些,无他,就是财迷想赚钱嘛,也许有人要问了,那你看了...

  • 学点经济学 | 目录

    01 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从这九本书开始

  • 决策选择与红白玫瑰

    生活离不开经济学,人人需要懂点经济学。《乌合之众?:大众非理性行为的经济学逻辑》的作者沐风认为学习经济学最大的好处...

  • 打开经济学历史观的三把钥匙

    其实,经济学一定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相反,因为经济学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人人应该懂点经济学。 那么关...

  • 水和钻石的价值之迷

    《人人都爱经济学》之边际效益递减 01 我和同事中午去吃午饭,当时我...

  • 人人都需要懂点经济学:复利

    今天,看了《成为沃伦·巴菲特》,其中,沃伦·巴菲特就很推崇复利原则,爱因斯坦曾经说: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不是原子弹,...

  • 2017-08-19

    读《人人都爱经济学》,终于知道为什么“物以稀为贵”了。 经济学家的脑子都是咋长的啊! 自卑死我了。

  • 推荐《人人都爱经济学》

    推荐王福重的《人人都爱经济学》。因为这本书不仅仅让一个经济学小白的我开拓了一种新的思维和视角更重要的是极大的激发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读《人人都爱经济学》:人人都该懂点经济学(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ai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