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壹品创联·联盟精选作品
人世百态‖让心灵再细致些

人世百态‖让心灵再细致些

作者: 幽人独跹 | 来源:发表于2023-03-22 10:13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海薇阁单月征文」第三期【人世百态

    读书,我总是喜欢读那纸质版的,铅字墨香,让我精神愉悦,更有那随意的翻阅,精彩处可以翻来复去。而今日在简书中读到:“采薇与散文伯乐海泩、书评伯乐江雪阁联合举办「海薇阁单月征文」第三期活动,春暖花开,我们一起体验人世百态!”学习冯骥才《世间生活》、《冯骥才散文》中的写作风格或特色。并且备注:冯骥才的散文,可在微信读书上搜寻。

    以前我还真没有在微信读书上看过书,看来也要与时俱进啦。冯骥才除了读书时学过的那篇《挑山工》,没有详细地读过,直至今日读《世间生活》,才知以前了解的肤浅与片面啊。

    《世间生活》,我一连读了好几篇,对其中的日历、墓地两篇,更是如麦在囊。让我觉得在生活中,一个散文家,让原本我们那粗糙的心灵要学会细致再细致些,这看似习以为常的日常,也能挖掘出不尽的题材,且意蕴深厚。

    如是再回头去看作者文首的小序,“第一辑人生感怀,人生有些日子是要设法留住的。因为在这种日子里,总是在失去很多东西的同时,却得到更多——关键是我们是否能够看到。如果看到了它,就会被它更正对人生的看法并因之受益一生。”

    以此也就明了很多,写作者是此意,而我作为读者也获得了“开卷有益。”

    诸如读日历这篇文章,“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日历,这在生活中是多么细小的物件,但经作者的描述,唤醒了我们沉睡着的生活感受。现在生活中的习惯,日历已悄悄销声匿迹啦,最多还有挂副象征性的月历图,且会印上个香车美女,或别的风景配广告,牛马不相及的两事物,而那种现在只能说老式的日历,是每年阳历年年终前必备的大事,撕去的那一页页的时光,日历将过日子具体化了。

    人生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经历了什么,体验生活,体验这个千姿百态的世界,说得深刻处,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作家通过体验生活,然后叙述成文章,读者通过文句,还原生活的感受,成为了好的文章的一个准则。

    能感受生活,也是一种能力,需要一种敏锐的心灵,正如文章所说——关键是我们是否能够看到。每每生活中总是有这种感受,“哇,作者所描述的,正是我自己心里所想的。”但往往自己却又没能描述出来,成了事后诸葛亮。这是一种写作能力,要获得这种能力,唯有多写,多细致地去悟解生活。

    日历,这篇文章,并没有采用什么奇特的写作手法,文章描述的表面看似平淡,但感情上却是深沉的,融合了诸多的生存经历,而这些经历,却是作者所独特的,“……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作者如是说,无需我作更累赘的文字。

    早三日,我在野外作地暖供气管道的巡视工作,因巡管道的一条路被人为封堵,我只得在这山中另寻别路,供气管道隔那么五十米,有旁通疏水阀,必须作疏水工作,在灌木中发现了一条小路,以为是通往供气管道的,顺道而深入,却发现把我带入了一个坟墓群,足有十几座,周围山谷幽静,群墓潮湿凄凉,顿然感觉后背发凉,虽然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但毕竟受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渲染,社会环境的熏陶,这种对死人的敬畏好象变成一种本能,我在坟墓上快速踏过去……而今日恰巧又读到了冯骥才的墓地这篇文,“死亡并非凄惨,并非一片空茫。死亡也是诗,是生命化入永恒的延续,这是使我每逢到国外,路经一处墓地,必要进去流连一番的缘故。它与中国坟地不同,毫无凄凉萧瑟之感,甚至像公园,但不是活人游乐而是死人安息的地方,处处树木幽深,花草葳蕤,一座座坟墓都是优美的石雕,有的称得上艺术杰作。”于是感叹作者所说道的,如是想,要是同样以墓地为题,我能写出什么,更觉得当初匆匆而过,好似没有想到来写这一出啊。

    生活之树常青,但我们需要艺术之树常青,心灵之树常青,时刻带着一颗感悟的心——有几个碑文我至今依然记得:“所有的事我都快乐,包括这一次。”“我是个酒鬼,现在才真醉了。”“忘掉这个人的过失,记着他的好处。”“你不认识我,我从未成功过;我的朋友都牢记我,凡事我都认真地做过。”这些都是作者有心啦。我更想到年初去参加了一个亲人的葬礼,本地还保留着亲朋好友写挽联的风俗,但大多的时候,我看过也就看过了,即便是当初有很入心的挽联。民俗文化,民间俚语,那里有许多厚重的东西,只看我们重视不重视,“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吾当自勉,让自己的心灵再细致些,如此才能写出更多的有血有肉的文章,即便是最平凡的世间生活。

    冯骥才的散文《世间生活》,以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底蕴,咀嚼人生的回味。所以我一直认为他是人间的大材,他的文章手法是可以拿来即学,学以致用的,人生即人格,人格即文格。

    参加[海薇阁三月读书活动,读冯骥才的书],我的一点浮皮蹭痒,即抛砖而已,云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世百态‖让心灵再细致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bv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