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有幸聆听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母鸡》,王崧舟老师可谓是语文界的泰斗,能够聆听他的课,是我的荣幸,也使我受益匪浅。一直以来都听说王崧舟老师的课堂是诗意的,他总能够用诗意的语言撬动整个课堂。可是,这节课的王老师却不太一样,他创设了控诉状与表扬信这两个具体的情境,学生跟随王老师走进情境,去体会对母鸡的控诉与表扬。
上课伊始,王老师就出示了三次母鸡的叫声,引出了老舍写控诉状的情境,接着学生就走进文本去找寻老舍讨厌母鸡的事实,在一次次的朗读与体会中,学生感受到了母鸡的讨厌。而此时,王老师却话锋一转,引导学生去寻找母鸡孵出了鸡雏成为鸡母亲的表现,从而引出表扬信的情境。接下来,王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老舍对母鸡的感受变化,从而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期间,学生又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感悟中,体会到了母鸡的慈爱、负责、勇敢和辛苦。
随后王老师三次引入老舍《我的母亲》中的文字,把整节课推上了高潮。学生在动情的朗读中了解了老舍写的母鸡其实就是写的他自己的母亲,学生于无形中了解了母亲的伟大,也了解了一个母亲就是一位英雄的真正含义。最后,王老师请学生再听母鸡的三次叫声,询问学生是否还会讨厌母鸡,首尾呼应,形成了完整的闭环。
王老师的课能够很好的落实课程标准中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课堂中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儿,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聆听王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我也相信,整堂课中所有的孩子会对这样一堂课印象深刻。但是作为我个人,有一点疑惑亟待商榷,我来到诸城以后,这里倡导的理念是学教评一致性。平日里的课堂中,所有的教学设计直指语文要素,授课过程中,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是围绕着学习目标进行的,而且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原来的授课风格中,就像王崧舟老师一样,比较善于煽情,为了达到情感的升华,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就会存在着过细、过多的现象。而我们的学教评一致性却恰恰相反,往往需要直指语文要素,要求授课过程中,教师讲课不宜超过20分钟,过程要简练、高效。对于这两种课该怎样进行融合与取舍?我也期待着专家们能够给予指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