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沉淀形成的原因
课程里说一种生活规律与内容的形成主要就是来自我们成长背景过程中的教养,在结合上的转折的大变动,当我们的人生出现一个大转折的时候,我们的整个生活规律就会被打乱,然后重建。
而我人生中的一个转折性的大变动是从结婚开始的,我从一个单身女性变成了一个妻子,一年以后又变成了一个母亲,从此我的人生的角色开始变得更加的丰富,责任更加的重大。
婚前是自由自在的,无忧无虑的,只活好自己,管好自己就够了,但是结了婚,要孝敬自己的公婆,照顾老公和孩子,从此把自己给丢了。
课程里,紫雨老师简直讲出来我的心声,和我的生活说的一模一样。
婚前自己挣钱可以随意的花,买衣服逛的都是品牌店,虽然不是大品牌,也不是特别贵的衣服,但也算得上中等的级别。地摊上的衣服都不愿去看。而婚后不久怀孕,一直没有上班,自然挣不了钱,而老公又喜欢折腾,把结婚时的彩礼钱折腾没了,自己也不好好工作,经常都是处在资金紧缺的状态。
怀孕期间甚至连像样的孕妇装都舍不得买,有了孩子之后开销就更大,即使现在早已参加了工作,挣到的钱还要考虑养孩子,补贴家用,孝敬公婆。而自己买衣服很少再进专卖店,经常穿的衣服都是很便宜的。因为我再也不是婚前那个自由自在的单身女性了。
婚后,我为了表现自己,为了做好一个好儿媳,好妻子,经常给公婆添置衣物,给家里买吃的用的,对他们比自己父母还要好。每天为老公洗衣,擦鞋,做饭,经常变着花样为他们做不同的饭菜。渐渐的,他们都觉得我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有了孩子之后,每天要照顾孩子,晚上经常睡不好,白天要洗孩子的衣服,老公和自己的衣服,虽然在家照顾孩子不工作,但是每天过的生活比工作了一天还要累,所以我的生活的规律和内容就变成了照顾孩子,照顾老公,每天都是围着他们转。
2、什么是生活规律与内容?
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什么情况做什么的生活轨道。
一天,一周怎么过的制式链条?
婚后有了孩子的生活规律就变成了,半夜要经常醒来喂孩子,白天还要准备丈夫上班的衣服鞋子,孩子小的时候离不开手,还要经常换洗尿布,大一点了,还要每天给孩子做吃的,几乎每个阶段的每一天过得都是大同小异,好像是过了一天重复了很多次。
从此自己的生活规律变得也很稳定,很顽固,我也轻易的不敢去改动它,一旦想要改动它,内心就会充满不安。
我想要去逛街,想要找朋友玩,或者想要做一些自己的事情,要不然就得带着孩子,要不然就不能去,可是孩子小的时候自己出门带不了,把孩子丢到家里又要看公婆和老公的脸色,特别的不自在,好像把孩子丢在家里自己出去就是犯了多大的错一样。
因此,我便成为了那种贡献自己,牺牲自己牺牲到没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和时间的女人。
我把老公当作自己的全部,牺牲掉自己所有的一切,把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给弄丢了,终于在我怀孕的时候老公出轨了,我的婚姻出现了第三者,但是我已经没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虽然嘴上总是吵着要离婚,心里却又害怕离婚后独立生活的处境,害怕自己养活不了孩子。
我开始天天以泪洗面,指责他,抱怨他,天天处在痛苦当中,紫雨老师说如果一边痛恨他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一边又不愿做出改变,其实这样自己也根本不是一个受害者,反而是一个创造者。
这让我一下子明白了过来,原来我曾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边总是抱怨他给我带来的痛苦,一边却从来没有想过去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经济独立的女人,可以掌握自己的主动权。
反正总是折腾,被老公和小三折腾也是折腾,他们折腾不是我说了算的,但是自己折腾,把自己的功力找回来是自己说的算的。
我应该自己折腾,让自己成为思想独立,经济独立的女人,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
3如果你要追求最大的便利和最高的效率,你就不可能享有丰富多样的人生乐趣
我就是老师说的那种无法克服惰性和惯性的人,平时自己喜欢睡懒觉,赖床,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喜欢追求便利性。
老师说无法克服惰性和惯性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自己的人生蓝图,而人生蓝图指的就是自己制定的有激情的追求。
我觉得自己整天都是处在盲目的状态,特别是知道老公有了小三之后,精神特别的崩溃,特别的痛苦,整天找人诉苦,去一些贴吧,宝妈群里找一些相似经历的女人比惨,互相诉说着,整天处在负面情绪当中无法自拔,完全就是把老公当作施害者,把自己当作受害者。
听了老师的课程,感觉老师完全说的就是自己曾经的状态,把我们所经历的分析的那么的透彻,我的生活规律跟内容就是每天不断的重复老公对我的伤害,每天都是在传播负能量的东西,这就是吸引力法则里面说的聚焦什么,抗拒什么就得到什么,因此这么多年老公和小三的关系都没有断裂,反而情况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严重。
因此,我应该给自己设立一个自己的人生蓝图,然后持续的去聚焦,我相信,我人生的面向就会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