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集中营”这些名词只在历史教科书或电影中浅浅接触过,给人的印象就是阴暗、杀戮、罪恶。在充满阳光快乐的和平日子里,压根儿不会有人想起这些。最近读了斯蒂芬金的《夏日沉沦》,又接触到了这几个名词。特意上360百科查阅一下,解释如下:纳粹集中营是指在阿道夫希特勒统治期间,纳粹德国在其领土各处建立了大量集中营,以关押政治犯和反对纳粹政权的人士。由于在1930年代德国经常不经审判就对政治反对者和其他人员进行关押,所以集中营在这一阶段发展迅速。主要分布有奥斯维辛集中营、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等。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是1200多万,但实际远远不止这些。有许多无辜的儿童、百姓受到非人折磨、残遭杀戮。战争结束,时光前行,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罪恶都沉没于历史。
一个优秀孩子的沉沦一个优秀孩子的沉沦
近日读斯蒂芬金的《夏日沉沦》,又翻开了沉封已久的历史。心中沉重无比。《夏日沉沦》——“纳粹高徒”讲述了美国少年托德沉沦的悲剧。托德家境优越,机智聪明,因特殊偏好,喜欢了解纳粹的作为,所以有意接近一个七十多岁时逃亡到美国定居隐姓埋名的前集中营纳粹军官-杜山德。托德以不告发杜山德身份作为要挟,让他讲诉纳粹在集中营中的所作所为,从而满足他的怪异乐趣。托德是个早熟的小孩,富有心机,他企图用一个谎言来控制一个活了半个世纪的前纳粹军官老人,然而老杜山德早已识破,因为与对付那些集中营的人相比,这小孩简直太好糊弄了。于是他也编了一个谎言。当两个人发现自己被互相所挟持,影响到自己生命、前途时,都想下杀手,但苦于互相牵制,只好保持这种表面的和谐。老杜山德因为讲述过往的释放,得到了内心的短暂安宁;而小托德因为听到了当事的人讲述满足了自己探奇的欲望而得到感官上的刺激,他很享受这种感觉。
慢慢地,他们觉得自己已控制不了对方,两个人都产生了怨恨和愤怒。心怀怨怼但又无奈对方,解脱的方式就是猎杀酒鬼。从开始的胆小谨慎,到渐渐的娴熟疯狂,他们变本加厉,逐渐迷恋其中。终于东窗事发了,老杜山德心脏病复发,住进医院,被一个以前被他关押的犹太人认出来了,并遭到了举报。为了逃避以色列的特工折磨,也为了不暴露托德,他选择了吞食安眠药自杀。老杜山德死了后,以色列人为了挖出更多的前纳粹战犯,顺藤摸瓜,托德也暴露了,他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用来福枪两枪杀了前来找他父母的初中辅导老师,因为他已经发现自己和老杜山德的关系。事发后他最终在一个个山丘上被捕入狱。当时他已经杀了四个流浪汉和一个教师。
托德是个优等生,前途一片光明。开始只是出于兴趣爱好,妄想去接触最真实的黑暗,最终没有控制自己,被慢慢的侵蚀影响,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纳粹高徒。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结果变成了欲望的奴隶。欲望似火苗,一旦顺风添油,燃烧就无可遏制。现实中的例子比比皆是。杭州的保姆纵火杀人案,受雇于高收入家庭,荫蔽享福,但内心的欲望大于现实,便心生罪恶,做出极端之事,最终害人亦害已。托德的例子告诉我们孩子的兴趣爱好,做父母的还要合理培养、正确引导,使之良性发展。有些孩子电子技术精通,但要防止控制不好沉溺于中,网游、黄色视频对成长中的孩子百害无益。
托德乖巧听话,受人赞誉良多,因而他的沉沦十足令人惋惜。难以想象托德父母知道事情直相后会有何反应,我想“家庭中的乖乖儿”、“学校中的优秀生”这些荣誉的光环也难以抵挡做父母的悲痛欲绝。这其实也是托德父母的失败。整个过程中,托德掩饰的很好,父母也发现了蛛丝马迹和一些反常。但过于相信托德,所以并没有时常关注他的心理情况,没有进一步去深究。也就没有及时遏制托德内心狂涨的欲望。孩子青春期生理、心理发生的变化巨大,个人意识极度增强,但又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承受力也低,父母一定要细关注、多关心,既不能一味放手,也不能管制太严。两种极端的作法都会导致孩子的叛逆。
托德的悲剧让人警醒,开放的社会环境、现代社会的优越为孩子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孩子的圈子大了,视野阔了,活动多了。环境有利于人的成长,但一定要适于孩子的成长。温馨的家庭环境、健康的生活环境、向上的学校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都是保证孩子正常成长的积极因素。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相符相成、各有作用,才能成为每个孩子成才的沃土。
《夏日沉沦》只是文学作品,但其内容思想令人沉思;托德虽只是一个虚构的文学形象,但其变化令人扼腕叹息。夏天是丰收的季节,唯愿每个成长中的少年走好自己的人生四季,在每一个夏天展示丰盈、饱满、健康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