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维
记得我在刚刚转型产品经理时,参加过一家公司面试,面试官问我说:对于你的孩子,你会用打造产品的方式去养育吗?我当时第一反应,孩子是人跟产品怎么相提并论?孩子肯定要依照她自己的个性去顺势发展,我不会干预。当时的主观臆断和经验限制决定局限的答案。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开始接触所在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无疑,家长之间必然也会在无形之中被相互影响。天然优秀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当你的眼中有了别人家的孩子时,你就已经成为了那个问题孩子背后的问题家长。那孩子的成长到底需不需要家长的干预?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先治好自己的病,再去教育孩子吧。
别把孩子当成累赘或者包袱
前不久,台湾的奚奚师姐来北京,约了几个同门姐妹小聚。赶上那天是周六,我女儿(6岁,女宝)见我下午要外出吃饭,非要同我一起去。我当时的顾虑是两个:1、路途远,怕她因没有午睡劳累后闹;2、我们聊天,怕被她打扰。但又因为平时陪伴孩子时间很少,我又不忍心放她在家。于是,我把她想一同去的想法发到群里。没想到的是,群里姐妹们都特别期待她同去,同时,大家质问我干嘛要阻止她去呢?大家的态度让我放下了把孩子当成累赘的思想包袱。
我们到的比较早,带她去的地方也是第一次。女儿很兴奋,看到了音乐喷泉也特别激动。在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自己给自己安排的很好,也玩儿的特别开心。如果因为当时我的顾虑而把她放在家,也许她也被我剥夺了这次与一个新的地方第一次接触的机会。
每个问题孩子身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
在后来与奚奚师姐(她是我们眼中的育儿榜样)的交流中,我透露了女儿不喜欢学算术的烦恼。她先是了解我教育她学习的方法,得知我会在过程中吼叫和激动后,师姐马上说这是我自己的问题。当孩子不会时,自身产生的恐惧情绪首先需要被安抚、理解而不是恐吓。而作为家长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是家长自身的问题。
作为家长在孩子不会时:
首先,要先与孩子产生共情,有效及时的识别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看出父母是理解她的,她才会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才能为你接下来能采取怎样的措施打下基础。
其次,是掌握适合的方法去引导,什么是适合的方法?要因孩子而异。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才是适合的。比如,女孩子都喜欢迪士尼公主,那就可以买一些公主类图画的算术书来学习。有的孩子喜欢动手,那就在动手的场景下去引导。
孩子成长路上一块无形中的绊脚石
一起聚餐的娜娜也趁机指出一个我开始时候的教育问题。见到娜娜姐姐时,女儿并没有因为第一次见面而感到陌生。娜娜是一个自闭症患儿的治疗师,于是我们聊到她的孩子们。当聊到识字这个话题时,女儿很自豪的说:我也认识很多字呢。娜娜问:那你认识多少字啊?她笑着答道:反正很多。而我的下意识是赶紧让她谦虚一点。谦虚对我来说是一种从小就被熏陶和教育的美德。而我自然的把这种思想强加给了一个没有形成任何价值观的孩子身上。师姐马上又给我补了一刀说:对啊,这又是你的问题了。孩子表现自信的时候,我的打压会让她不敢表现而退缩。作为父母应该先表示认可和肯定,再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对她的新要求。比如:你可以说:你真的很棒,认识这么多字。那你可不可以认识更多的字呢?如果认识更多的字应该怎么办呢?
聚餐结束的在回家的地铁上,娜娜对我说:“看珈宁多好,一晚上没有因为我们聊天而无聊去打扰我们。反而是自己跑出去玩儿和排解自己的情绪。你以后不要对人家吼叫了。”娜娜说完后,我也才意识到,说到对孩子的理解,其实,女儿对我的包容真的比我对她的包容要多很多。我有时会因自己的情绪而对她态度不好,而她都不会因为我的急躁而生气或者不高兴,反而会来安慰我。
教育孩子的这门课,我们都没有学习过。家长这个角色,我们也是没有培训就必须上岗。陪伴孩子的过程,是我们一起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像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反射出我们身上的很多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觉察需要培养自己的觉察意识。如何将问题转化成有效的教育方法,需要提升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需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与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我想,这也真的就是符合当下终身学习的理念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