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部门流行“心痛”风,三个人轮流感到心痛、心悸、心慌。最先不舒服的是我,一阵心悸之后,心脏缓和了不少。但是到下班的时候又有点心慌。一向谨慎如我,下班后打车到医院急诊室,做了心电图和和血检,一阵折腾之后到家已是11点多,所幸结果正常。第二天跟同事笑谈此事,我自嘲道:我太小题大做了。可是旁边的同事却认为:关注自己的身体是好事并为此赞赏了我的行为。
当天中午,这个同事因在密闭空间听到持续的哒哒哒声音引发心脏不舒服,下午请假回家休息。第二天依然没有缓解,遂到医院检查发现心脏有些问题,休养治疗中。之前曾经听到过这位同事反馈类似场景,但是她并没有放在心上。不知道是否因为我的就医经历,让她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这次及时的就医,让她避免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又过了一天,另一位同事在工作中,感到心脏有些不适。但是考虑到去医院的时间成本及被感染的风险,她选择线上问诊+自我调适,最终身体恢复正常。
同样的事情,不一样的选择。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做事情的方式、方法、感受也会不同。如果不让我去,我会很疑心问题的严重性;当医生告知没有器质性问题,可能是情绪、压力影响时,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同理,对于我的同事们而言,当下的做法是此时此景下最适合的选择。选择无对错,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正是因为我们的不一样,才会出现多样化的选择,才最终造就了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
选择是一件自然的事情,顺应自己内心的想法,无关乎周围人的看法、评价。我常常困扰于外界的评价,不自觉的给自己加码。比如这次就医事件,我有很深的负罪感:仅仅因为有点不舒服就大动干戈跑到医院,结果呢—一切正常。“小题大作”、“怕死”等等负面评价随之而来。这些标签或许是小时候被身边人因为种种缘由贴上的,比如家庭条件不宽裕,大毛病都舍不得花钱去医院,更何况小毛病?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制约条件。如今这些制约条件早已不存在,但是因为这些标签被贴的太久了,以至于我错把它当成了身体的一部分。
从觉知上来讲,我属于高敏感人群,可以自我觉察到身体的不适;从性格上来讲,我有些谨小慎微,不喜欢冒风险。所以当身体出现不适,自然反应是去医院检查确认没有问题。但是内心深处有个责怪声起:不要乱花钱,不要瞎折腾。最终行动上,我遵循内心的选择去了医院,但心理上却担心可能被别人责怪(见识了身边人当面或背地埋怨,让我的心里很害怕不被认可),于是主动发起自嘲:小题大作、太惜命。我做了想做的事情,又狠狠的把它摔到地上唾弃。这种自我加载或被动加载的道德枷锁、这种身心的不一让我在做自己的道路上因为内心矛盾和内耗严重而走得异常艰难。
直到同事真诚的说出:关注身体、爱惜身体是一件好事。我才醒悟到:爱自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这是对自己负责、对爱自己的人和自己爱的人负责。剔除掉层层叠叠的束缚,回归到事情本身,做出自己想要的选择,并发自内心的接纳自己才是顺其自然的做法。一层一层拨开迷雾,回归到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然后大踏步的行动起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自由自在多好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