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熊逸系列(十):谈谈熊逸

熊逸系列(十):谈谈熊逸

作者: 红图伟业 | 来源:发表于2017-04-14 23:09 被阅读981次

    文丨沈晶冰

    罗辑思维微信公号近两年为“死气沉沉”出版业带来了一丝活力,在罗振宇的精心解读和全方位力推之下,一批尘封数年散发着灰尘味的“老书”被复活了,并且都展现出足以引人侧目的销量。在罗振宇推荐过的众多作者中,从来没有一位让他喜爱到要搜罗、整理、重新出版其所有作品,熊逸就是这位让罗胖痴迷的作家。

    熊逸系列(十):谈谈熊逸

    从今年年初开始,罗辑思维就一直在干这件收集工作。他们花了大半年功夫,把熊逸的作品从“散落在天涯”的状态中解救出来,重新包装推出。目前已有7本成形的作品在微信公号平台上以“典藏本”的形式推出,售价363元。据悉,争相购买的人数众多,预售到11月9号才开始陆续发货。然而,比这更加引人关注的是网上关于熊逸的种种猜测。比如,熊逸的真名是什么?他是男是女?年纪有多大?文化背景是什么?等等。是的,这位神秘的作家“出道”已久,但从未透露过半点关于自己的信息,而他的作品却备受一众读书人的推崇。这篇文章希望能从网络上的只言片语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熊逸大神”的形象。至于他究竟具体是谁,钱钟书说过,喜欢吃鸡蛋,没必要非得看看母鸡长什么样子。

    关于熊逸的作品

    熊逸在出版纸书之前一直都在天涯论坛发帖连载。和大多数网络出身的作家不同,他写的东西无关风花雪月,也不是玄幻穿越或侦探悬疑,他是一个博览群书,极其善于思辨的作家,其作品全部集中于哲学、社会学范畴。其作品围绕着中国古代哲学和社会学展开,进行跨越千年的延伸,从今天之社会现状出发,追溯历史之形成原因。

    截止目前,据不完全统计,熊逸一共出版过包括《周易江湖》、《逍遥游》、《春秋大义》、《思辨的禅趣》等在内的8本书。其中有多本书在罗辑思维平台上“重装复活”。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在罗辑思维推出他的七部作品之前,熊逸的作品确实散落在好几个出版社,例如线装书局曾出版过3部,陕西师大社3部,广西师大社2部,湖南文艺出版社1部,山西人民出版社1部……后来复活的几部是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

    曾有书评人说,他的强大之处在于,虽然文章主题是在讲中国历史思想的发展,但他并未将视野局限于这片中原大地,全球历史上社会精英的思想,都为他所用,拿过来参考、借鉴和分析。在这么大的数据、案例和视野下,总结出的很多社会规律,是相当有说服力的。罗胖在读过他所有的作品后,简要的评价其作品带给读者的收获:进得去出得来;出来后有收获;不盲从敢批判。记者曾在看了罗胖的深度解读和力推之后,忍不住买了他的《道可道》和《思辨的禅趣》两部,在翻阅之后发现,书中引用的文献林林总总,囊括古今中外,作者博学强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关于熊逸作品的评价有很多,几乎90%都是好评。记者摘取一段发表在2012年1月的《明镜月刊》上一篇关于他作品的书评,从中可见一二。“为什么熊逸能一枝独秀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他的书里。首先,独立思辨的精神在熊逸笔下非常突出,书中没有对“博大精深”的仰视和小心捉摸,从始至终都是严谨的逻辑和理性的分析;其次,熊逸从不孤立地研究典籍,而是在历史和社会的立体框架中分析典籍、评价先哲;最后,在对国学经典的论述中,熊逸不仅展现出深厚的国学功底,更融会贯通了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历史学、哲学、法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这种广阔的视角,古代的学者即使再智慧过人典籍淹通也无法企及,近代和当代的学者也大多力有未逮、甚或根本未能意识到它在现代学术中的重要性。”

    尽管如此,熊逸自己却没有太多的自信,写书于他而言,刚写完高兴,过一段时间就不满意了。于是,他在写作出了的历程中,不断地换名字,也不知换了多少名字。本来,也想把这个熊逸也想换了,但出版社要做市场,要有一个延续性,所以,熊逸这个名字就用了下来。也许关于他的褒扬让人觉得心生好奇,因为熊逸并不是一位大众所熟知的作者,他的作品要不是罗振宇的强力推销,很多人都不知道他,若干年前出的书也都很难买到了。

    那些关于熊逸的传闻

    至今,还没有人知道熊逸究竟是谁,他就像一个真正的隐士,这在追名逐利的现代社会并不多见。这也许是最有趣的部分,因为在网络上关于熊逸是谁的猜测众多,且相当有意思。比如,有人说他其实是女的,不过看他孜孜不倦地调戏回帖女粉丝的劲头,应该是头“公熊”;有人说以他的洞见和学术功底应是个老学者了,但他居然会唱周杰伦的歌,年龄应该在三十岁左右;有人透露他住在北京,姓一个大姓;还有人认为熊逸是2个人或者4个人的组合;但其中最令人喷饭的是,有人认为他就是袁腾飞。当然,这人可能是来搞笑的。

    不过,关于熊逸的猜测最接近的就是那篇著名的《历史可能比熊逸更紧张》记者专访熊逸的稿子了。在那篇有细节有故事的稿件中,生动地记载了记者当面采访熊逸的过程,不过依然隔着一层纱,感觉看见了影,却始终不知其人。唯一关于他外表的描写是:“他戴一顶鸭舌迷彩帽,拿纸杯的手不停地转动,一条牛仔裤,眼镜也时尚。自始至终,他都一个姿式坐在那里,像一个遵守课堂纪律小学生,但满脑子都是大学问。”

    在那篇文章中,据熊逸《春秋大义·隐公元年》和《八戒说禅》的责任编辑杨晓燕透露,当初她读了熊逸的文字,便觉得此人已然了得。倘若他的龄在40岁以下,那就更加了得了。没想到,见面了解之后才发现,他非但小于40,两年前认识他时也才30出头。并且他居然没有受过任何科班教育,还曾经当过工人扛过包。但是他却让不少她周遭的北大博士们折服。据说熊逸学生时代还是雪莱、叶芝的粉丝,甚至还研究过西方古典音乐。杨晓燕说,熊逸的文字在天涯论坛的煮酒论史栏目追随者很多,回帖量极高。当时有好几家出版社要出他的书,但看了稿子又迟迟不作决定。可能,他们觉得有些不适合的地方,但熊逸又不愿意删改。他的书,可能是中众的或是小众的,但如果按着这个路子思索下去,写作下去,结果极可能是忽视了大众。但没办法也得想办法,出版社要考虑市场。所以,他在委曲求全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还要清高一把。他必须面对市场,尽管有不情愿的地方,但捏着鼻子忍忍就过去了。

    熊逸虽然并未火到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但他正以一种低调地姿态继续他自己的自由写作。也许正如他自己说过的,没人知道自己是谁的这种状态能让读者只关注他的思想和内容,而他也好更加自由的发挥。有人觉得他像灯塔,可他说最多算是个路灯,把路上的情况让大家知道,至于你到底看到了什么,要怎么走这条路,他是不提供答案的。所以,他保证自己不作价值评估,只是把某些似是而非的问题疏理清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熊逸系列(十):谈谈熊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ig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