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父亲对垒火炉格外重视。因此,火炉就是我们家过年的“标志性建筑”。
父亲对垒火炉的时间很讲究。垒火炉要在除夕中午吃完长寿面之后,关于长寿面的做法,父亲和母亲也是很讲究的。长寿面必须吃浇面,不能吃汤面,因为汤面就预示着家里一年会比较贫困,这大概和过去生活困难,用汤面能省点粮食就填饱肚子有关吧。吃完长寿面后,父亲会拿一个漏底的破锅来作为支撑垒火炉,别小看这口破锅,它虽然就过年才闪亮登场这么一次,但是它见证了我们家庭每年的变化,目睹了我三十多年来的成长。
父亲对垒火炉的选材也很重视。他一直延用煤炭来作为火炉的主要燃料。随着近几年煤炭价格上涨,村里垒火炉材料基本都换成了木材,只有父亲依然坚持使用煤炭。一来这是他对过年火炉的重视,二来也是他“炫富”的方式。因为全村就他煤炭多,这和当年他当过短暂的“煤老板”和“焦炭厂厂长”的经历有关,虽然没有发家致富,但还是攒下不少煤。
火炉垒好后,父亲点火炉时的仪式感也很强。他特别重视点火炉前的“开门红”,每年点火炉前他都要精选那种威力十足的“开门炮”,在父亲看来,这个炮竹的巨响就是在给新年开个好头。炮竹选好后就是对点火炉时间的把控。父亲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十二点准时点火炉,即使再累他依然要坚持看春晚到十二点,一个人又看又笑,每年都会开玩笑的说“我儿起来替爸爸点火炉吧?让爸爸休息休息”。
今年父亲把点火炉的权力无声的让给我了,这个举动很突然,让我意识到父亲其实是把家庭大权彻底交给我这个儿子了。而且父亲已经不再重视开门红和点火炉的时间了,他希望孙子能看看火炉,所以就让点火炉的时间提前,这让我有点伤感。总觉得父亲的“交接”和对过年规矩的放弃最后都是源于对孙子的爱。父亲放弃过年“仪式感”信仰的背后其实也是他年老的标志。换句话说,他无力再做这样的坚持了,我熟悉的年味似乎真的变了。不是年味变淡,而是年味变老了,这和烟花不烟花的没太多关系,和我的父亲的衰老有关系。我不羡慕过年到处去旅游,我只羡慕家乡过年的那份坚守和仪式,我更舍不得父亲庇护下我躺在被窝和母亲听父亲放鞭炮时的幸福,但此时此刻,我已再也不可能享受到当年的那个“年味”了,因为我的父亲他感觉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