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龚利琴老师讲的为期5天的课程。
其实我是一个蛮自卑的人,但很少有人看到我脸上写的是自卑,在学习这几节课程之前,我想的是学会之后我能克服自卑,其实是我想的太简单了,这几节课课程学习结束,会帮助你更理解你自己,人是教不会的。所有的改变都来自于你内心的驱动力。
人是不可以被教,只能帮助他了解自己。——伽利略
人为什么会有自卑的情绪?
从了解大脑结构开始,我们的大脑指导了我们实践的:
来自百度当我们接收到信息以后,我们第一反应是情绪反应,在我们脑子没有想清楚的时候,很可能就要作出判断,比如我们在远古的时候,一旦有猛兽靠近我们,或者奇怪的声音,我们第一时间就是跑,跑的慢的爱思考的人基本上都没能存活下来,上图一个图像一个是实体图,我们仔细看一下我们的大脑的剖面图。
那我们继续分析,当人们通过感官了解到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大脑,我们就产生的情绪,很多人不愿意是靠就是这样,因为理智层在我们的情绪层的上方,我们要把信息传到理智层的时候必须要经过情绪层,当我们已经发出情绪反应的时候,我们的思维也就走不到理智层了。所以我们感受到自卑的时候很可能只是一种没有被正确理解的情绪。
情绪是从哪里来的?
毫无疑问,情绪是我们看到的生活中的事件或者图像的客观反映。
我们从情绪开始认识大脑,我们最初是从听觉,味觉,触觉,首先传输到我们的情绪脑。
情绪脑传递是毫秒,是千分之一的速度的感受。
每一个颜色代表一种情绪每一种颜色给我们一种刺激,每一种刺激,产生一种情绪。我们要重视我们的情绪,因为每一种情绪背后蕴藏着重要的认知归因,这些原因影响了我们的反应。
认识情绪,觉察情绪,表达情绪,来影响我们的生活。
场景:
假设你看到小王走过来了,但是低着头看手机。你打了个招呼,对方头都没抬就从你旁边走过去了。这时候就会有两种心里:
A:这人可能玩手机太认真了,没听到我叫他,哈哈,没事了。
B:这人就是看不起我,我很生气。感到很羞耻,明明打招呼了,还假装没听到。
你看每一种情绪都携带这一种信息出现。
自卑者有哪些情绪?
来自课程截图羞耻
羞耻是内心对自己极度的否定,给自己总觉得自己不行。
羞耻感是一种指向痛苦难堪,羞耻的负面情感体验。自我是被审视和给予负性评价的中心。(自卑的人最多的感受)
会产生:不想听,不想看,回避躲藏,背弃被驱离是我的隔离状态,攻击或者疏远他人。
羞耻会与很痛苦的情绪连接,我们就会本能的回避,不想看。要不就是攻击他人,你不要讲了,要么就是疏远他人,躲起来,这种情绪。自卑的人感受羞耻感是很强的,很容易被感受到。比如一旦发生事情就会觉得我不够好了,就痛苦了,就会回避或者攻击。
很多长的好的人,工作也不错,觉得自己挺自卑的,觉得都是暂时的。总是对自我评价很负面。当我们越藏自己的缺点,就会越担心别人发现,所以就产生了负面的恶性循环。(很长时间我就是这样的)
我们自己去感受:是否我也有被审视,被评判的羞耻感出来。或者说:面子很薄,不经说。
愤怒
愤怒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让别人根据自己的要求改变,以此让别人觉得自己是很强大的。
其实愤怒就是把自己放的很低的情况,自己就有很愤怒的感觉,自己被压制,被贬低。会产生愤怒,让别人觉的自己是强大的,有力量的。
愤怒会产生力量感。
心里反应:脸红,心跳加快,采取行动保护自己,强大自己,让自己振奋,做斗争,吓退对方,让对方臣服。
愤怒是为了我们让自己有力量,同时希望对方能改善。一方面其实你也觉得自己没必要这样表达,另一方面,把决定权交给别人身上。好像你不改变,我没办法安慰自己。感受愤怒让自己感觉自己是可以控制的。
现在我们就是感觉哪个时间愤怒,会有什么产生。
伤心
脆弱无助的寻求支持和保护,缩成一团,心里褪色,行为保守,以求自我照顾。
自卑的人有时候很自怜,觉得自己是需要帮助的,需要被支持的。这个时候就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应对身边的状态,没有很好的感受。
在伤心,脆弱,安全的环境下是可以的,当时是可以得到回应的。我们人是群居的,当我们看到楚楚可怜,或者孩子哭本能的会去安慰,这时候,我们会感受到善意。
如果我们,伤心的时候得不到回应,这就会让自己陷入到绝望的过程中,就好像只有自己,别人又不会来安慰,安抚,就会感受到孤单。
恐惧
逃离,或者奋起搏斗,你死我活。
我们会因为恐惧,害怕不去做一些事情。我们怕危险的东西,无处可逃,我们会奋起拼命,研究表明,我们恐惧的时候,血液会向下流,为了逃跑做准备。
所以恰当的恐惧,可以让我们远离生活的危险,我们更好的生活。但是自卑的恐惧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因素:能力不自信,外貌的不自信,限制自己,不敢去做,怕别人说自己做不好。不想做,僵住了,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发挥。
看到这里的恐惧,觉察自己的恐惧是不是正常的恐惧,就会伤心,有一种林黛玉的状态,因为我不够好,我才得不到别人的回应和安慰,就会有一种陷进去出不来的感觉。
当人们反复体验一种情绪的是我们是希望被消除的,但是经常自己这样,别人就不太容易帮到你。让自己陷入一种自怜的状态。
内疚 怨恨
内疚
我做的不够好,我让别人失望了,所以我感觉到很内疚。
别人期待我去做,我没做,很内疚。
这两种内疚都会让别人觉得自己犯了错一样的状态。
内疚有时候可以让自己更好的做事,但是要注意边界,很多时候我们的内疚,不是我们逾越了别人的边界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而是我们把不该我负责的也自己去负责,原因是很多原因,但我们会把所有责任在自己身上,说都是我不好,所以成这样了。
因为我没有做好,对自己要求很高,所以会产生怨恨。你没有我要求的做的那么好,所以我恨你,我希望你能够内疚,能够做一些弥补我的行为。
怨恨
其实就是为了得到对方的弥补,可以是道歉,意识到自己受到伤害的状态。
我们也会因为觉得现在没办法改变而心怀怨恨,恨常常就是爱的反面。一般是最亲近的人,希望别人改变。
负面的情绪如何和自卑相处
最近我在看《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武志红老师写的,里面是这样说不好的情绪和坏习惯的:
每一个不好的情绪和坏习惯都是我们人格中的一部分,都反映着我们更深层次的需求。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每一个负面的、损害性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动机。
我们要先认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理解自己脆弱的根源,从这个根源入手来解决问题。
1.指责我的人是希望通过我显示的他强,也是对自卑的一种掩饰,如何反击?自卑到不会反击怎么办?
理解情绪,情绪是反应快,情绪是马上出来的。我们可以等一下过了理性脑了再说。
2.我总是自我否定,讨好人,不敢发表自己的主张,怕说错话,一感觉自己哪里错了,我就有大难临头的感觉,怕与人发生冲突,逃避,退缩,怎样才能让自己有力量?
你对自己行为很清晰,你要先从自己害怕的情绪开始去解析,和后面的想法。联系小时候的经历,感受,从新做一个新的决定。从这几次的过程中得到一个改善。
3.我是一个高傲和自卑间游荡,如果事情不能完成就挫败感很强,如果大家各有千秋就自卑,怎么办?
的确,是两个极端游荡,一会儿你觉得自己很好,一会觉得自己不好。你不好的线特别高,不能好于其他人,失败了。我在想,谁给了你一种这么高的要求?让你感觉是一种很本能的行为了。首先从更加全面的看待自己,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你不可能全能都很好。就像不同的情绪看自己,找到自己在一个事件的位置,多看看多样性,不止是人,可以是不同物种比如森林的多样性,有灌木,有树木,有草,感受整个多样性带来的色彩。
我们需要天空,需要河流,需要大山。如果你是大山了,你会去羡慕河流吗,如果是河流在那里,你就觉得不够好吗?尝试和世界有更多的接触,跳出来感受更丰富的生活。
你就可以更加平和的感受自己,作为一个整体对世界的存在,不只是一个好过坏,一个黑白解释的状态。
换个角度看自卑,让我们把自卑看成一个正面的事情。
我们自己可以划条线,我们能力范围我们就容易做到,有些确实我们是达不到的,能力范围外的,我们慢慢的拉高自己的线,我们从自我能力,自我觉察,我们的能力就会起作用了,有些人是可以达到的。
人不是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而是更多的有情绪的承受力。来面对同样的事情的时候不至于马上超出我的容忍范围,自己没办法不能承受了,在我的范围之内,用一些方法找到解决方式不管是我,还是依靠别人。
4.自己总是传递给别人我不行的信号,自己做事拖延,失败感一直都在有挫败感,怎么走出这种怪圈?
你觉得自己不行,做不好又渴表现,所以就去拖延。你要让,评判性的自我,我要一鸣惊人啥的,放下一点。一步一步来,我做多少就是多少做到就是成功,这样开始。再结合理性评估,你放下了自我评判就不会把思想在自我消耗上。你就有更多的精力做更多的事情了。
5.很在意别人的看法,觉得身边的人都不喜欢自己,偷偷的在验证自己,觉得自己确实不被人喜欢,极度渴望得到别人的喜欢,但是自己太敏感咯,心好累。
的确,你会发现自己有一种自证预言的状态,好像觉得自己不招人喜欢,看到很多不招人喜欢的证据。很好奇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度关注自己不招人喜欢的部分,忽略了自己招人喜欢的部分。
你说的很对。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收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收集了很多这方面的证据,觉得真的是这样的,然后,真的就把生活过成这样的状态。
仔细分析,其实很多都是与小时候的成长经历相关,给了自己限制性的信念。所以我们长大了,就开始用别人或者专业的心理学的课程看到这些,我们从中间开始,深刻觉察自己的情绪,包括从喜悦的情绪开始。
孩子9岁了很自卑,感觉别人嫌弃自己,现在还尿床。怎么办?
孩子现在还尿床,说明孩子发展还不完善,对父母的要求是比较高,需要父母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让他成长的状态,对孩子更多的耐心和接纳。要调整好自己才能更好的对孩子有反馈和抱持。
或者找专业的心理咨询。
总结
我们以为的顿悟其实就是别人的基本功。
每一个自卑的人很多时候都是从原生家庭以及小时候留下的阴影。这是我最近学习心理学发现的,当然自己也在看书学习一些治疗的方法。自卑是一种很多人都有过的情绪,我们中国的文化是一种打压文化,当孩子表现很好的时候,家长不会站起来表扬,反而骂孩子。
我记得我小时候从来就没有被父亲表扬过,每次都是对比别人家的孩子比我好,有一次我考的是不及格不敢给他看,还是被他发现了又来骂我,说我不如别人。我就问他为啥你不去养别人家的孩子?他却说:你滚出去。我记得那次把我赶出去了,赶出了大门外面。我一个人在门口哭,我很生气的说:总有一天我以后滚出去我再也不愿意踏进这个门半步。他还很开心的说:你能走出去算你有本事。
从考上大学以后,我就真的没有怎么回过家了,甚至两年才回一次,很多时候甚至是过年连回家的想法都是没有的,到后来买了房我也不愿意回去。
简书上说:有个北大博士十一年没回家,我猜他原生家庭应该对他的伤比我还要严重,考大学几乎是拼了命的逃出来的,回家感觉就像噩梦一样,出来以后再也不回去了。网上肯定有人骂他,我反而这一刻是很理解他的。
我在想,为什么会记恨这么久,长大了貌似也没走出来,我还好一点,一年两年回一次,回家待的不会超过5天,我曾经大年初二就离开家出来了,以前小,没办法面对眼前的这一切,也没办法保护自己。现在长大完全可以理性的面对我小时候的这种场景了。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这本书的袁荣亲教授看到类似的情况说过这么一段话:
没办法,人就是非理性的,人们都是根据自己过去有限的人生经验总结出自己的人生信条,这些信条发展出的自动思维左右了我们的现在的行动。这听起来很荒诞,但这就是事实。
回到原点,就像自卑的人,他已经是这样了,你天天催别人不要这么想,要xxx,你是很烦人的。他一定是多年形成的这种情绪,又或者你是比较自卑,你觉得自己很讨厌自己,但又不敢表现在别人眼前。
其实,我只想说一句话,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听一下内心的声音,用颜色去理解一下自己内心处于那种情绪和色彩,我们接着看第二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