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很看重你的外貌,我想知道它在你心里到底有多重呢?
1/4吧。
2.哦,1/4,那我很好奇另外的3/4是什么呢?
游戏,烦恼,音乐。别的我也想不起来有什么了。
3.烦恼是一个很抽象的表达,它具体一点是指什么呢?
学习吧!学习的烦恼。
4.看来你很看重你的学习,那能不能跟我谈一下你的学习成绩呢?
我现在担心的是物理和数学,我的英语成绩不行。感觉这次月考要炸。
5.是什么让你感觉这次月考会要炸掉呢?
物理,刚学的有一个知识点我还不会。数学,我担心我会因为粗心把会做的题做错。
6.哦,你的物理有不会的知识点。你以前遇到这种情况都是怎么处理的呢?
问同学,还有自己思考。
7.我听得出你的物理学习能力挺强的。那这一次是什么原因让你还没解决呢?
刚学完,还没来得及。而且这个点在这次(即将到来的)考试中占的分值不是多高。我主要还是担心我的数学。
8.发生了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担心呢?
上次考试的时候,我就因为粗心把一道题做错了。如果那道题不做错,我就可以突破110分。我的数学成绩就一直没有突破过这个分数。
9.你觉得是什么造成了你当时的粗心呢?
我在另外一本资料上做过一个类似的题,当时我做错了,所以我就把答案记得很清楚。考试的时候我一看试卷上那个题,我就以为它们是一样的,就直接把答案写上去了。
10.哦,它们只是相似,但并不相同。看起来你似乎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嗯!
11.那你觉得怎样做才能去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呢?
我也不知道。我就担心。
12.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这个题,那你是不是就不会那么轻敌呢?
嗯!应该是的。
13.那你觉得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粗心理解为一种态度,而并不是一种习惯呢?
可以!
14.如果我们做题的时候把每个题都当做第一次见到,会怎么样呢?
应该就不会犯错了。
15.你怎么看待“犯错”这件事?
犯错会让人失去信心感觉没有动力。
16.你的身边有不犯错的人吗?
有。有的同学就能做到将自己会做的题全部做对,绝对不犯错。
17.这样的同学有多少呢?
20多个吧,在1500多人里面。
18.嗯,这些同学真是很厉害,很难得。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呢?
觉得自己很牛、很厉害吧,总是第一,从不犯错。
19.哦,从不犯错,总是第一。可是如果要换一个环境,换一个群体,可能他们就不是第一,甚至连第一梯队他们都进不去。你觉得那个时候的他们会怎么样呢?
我也不知道。嗯,应该会很愤怒吧。
20.你觉得是什么让他们愤怒呢?
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就应该很牛,就应该是第一,从来不犯错吧。
21.嗯。那你觉得愤怒的他们可能会怎么做呢?
我也不知道!
22.你刚才说他们从来不犯错,如果不能成为最好的就会很愤怒。你认为犯错会让人失去信心。那你有没有见过或者听过犯了错,经受了挫折,反而还能做得更好的人呢?
不知道。
23.你知道俞敏洪吗?
不知道。
24.那你知道马云吗?
知道。他很厉害。
25.是的,他很厉害。可他“厉害”起来之前经历了什么你知道吗?
他好像参加了三次高考。
26.那你怎么看待他的三次参加高考呢?
我觉得他很能坚持。如果是别人,可能就随便挑一所大学就去上了,不管是不是自己喜欢的。
27.我想你可能对那个时候的大学有点误解。那个时候可不像现在这样,谁都可以上大学,只是好赖不同而已。那时候的大学门很难进,就算小学考初中都要进行筛选的,很多人连初中都上不了。
哦!
28.让我们回到“犯错”这个话题上来,你从马云的身上看到的也只有“犯错让人失去信心”吗?
不是。犯错应该是可以让人更有承受挫折的能力。
29.马云只有一个,但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却是有千千万万的,包括你的父母。有人做销售,有人做生意,有人跑业务,你觉得他们会有犯错的时候吗,会遇到挫折吗?
会。
30.他们会因此而放弃吗?
不会。
31.是的,调整好自己,睡上一觉,第二天的生活还会继续,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所以,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错误,不违反道德和法律,犯错也没什么大不了,它还能让我们有更多的反思和成长。你觉得呢?
嗯!(点头)
32.时间也不早了,我们今天就聊到这里,你看可以吗?
可以。
33.好的。那你有没有从今天的聊天中有所收获呢?
有一点。
34.可以告诉我是哪个点吗?
让我想得开一点了。
结合与孩子聊天时以及后续和家长沟通时获取的信息,补充思考如下:
1.家长和老师在乎的是孩子对于自己外貌“不足”的遮掩,希望孩子卸下“面具”。孩子在聊天中透露外貌在他的心中在1/4的比重,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另外的3/4。关注什么便强化了什么,因此我避开了那个1/4。
2.交流中可以发现,孩子对于“不犯错”是有执念的。这个可能是大人观念的一个影响,也可能源于孩子对于“聪明”的一个认知:聪明人就不犯错误,聪明人就要轻松又优秀。
3.粗暴简单的家庭沟通方式让孩子一退再退。
关门踹门、上网断网,孩子只能用绳子栓住房门。帽子和口罩也成为孩子退无可退时的最后一道防线。
孩子在思考生命中另外的3/4的时候,首先提到了“游戏”。当父亲粗暴地阻隔了他和游戏时,他没有反抗。他是将这份渴望压抑起来了还是转移了呢?这种状态又能持续多久?
4.孩子对上个世纪的高考丝毫没有了解,有点“何不食肉糜”的茫然,眼界不够开阔,认知也比较狭隘。父母应该多引导孩子看见更远的人,更多的事,更美的景。
只有面对一个敞开的世界时,人心才能打开,阳光和风才能进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