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参生病,孟敬子去看他。曾参说:鸟要死了,鸣声是悲哀的;人要死了,说出的话也是善意的。君子要着重学习的道有三点:注重容貌,避免粗暴怠慢;端正脸色,让人相信;注意言语,远离粗野和错误。祭祀的细节,自然有专人负责。】
孟敬子是鲁国大夫孙捷,孟武伯的儿子,当时贵族们喜欢向孔子及其弟子咨询一些事,而且很多孔门弟子在贵族家里供职。曾参病了,不知道是不是前面那次重病,总之孟敬子很关心,就上门来看望他。估计曾参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就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意思是告诉孟敬子现在说的可都是掏心窝的话,你别不当回事,毕竟这些贵族要是真能做君子仁人,当时社会就不会礼坏乐崩。“人之将死”这几句话脍炙人口,也很好理解,当然有的恶人到死还要“斗狠”就另当别论了。笾、豆都是祭祀用的器皿,用来盛放有汤汁的食物,“有司”就是主管其事的小吏。
孟敬子代表当权者,所以曾参这句话是对居上位的执政者所说,但是用在个人修身上也很适用。在曾参看来,君子要修炼的有三点: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正如邢昺在《论语注疏》里解释的那样:“人之相接,先见容貌,次观颜色,次交言语”。人与人见面,不论是第一次还是老朋友,眼光所至总是比声音快,所以容貌很重要,这个容貌既是在强调着装和面容,也是在说肢体语言,衣衫不整、邋里邋遢很明显就代表不重视;翘着二郎腿,躺坐着这些姿态会显得粗暴,是怠慢,甚至是傲慢,孔子说过“质胜文则野”也有此意。另外,聊天过程中自己的肢体动作也在传达信息,一边说话,手上还忙个不停,脚也不老实,闲逛式的走动都会让人不舒服,即使再重要的事,再真诚的话,别人也不会相信,可能出门就要骂人。
“颜色”就是脸色,既要认真,态度诚恳,也要有笑脸,不可摆出一张冷脸、臭脸,对方听着、看着舒服,才会拉近距离,自然就能产生信任,即使是遇上误会、矛盾,好的脸色也能使双方止息干戈,一起去寻找解决办法。
“出辞气”是强调说话要措辞得当,不可恶语相向,毕竟声音大、骂脏话并不能解决问题;也不要夸大吹牛,做不到的不要说,违背事实的不要说,因为假话势必带来错误的后果,会害人害己,最终让人远离。
说完君子要学的三点之后,曾参又说到祭祀的事,那是因为当时祭祀是人们生活中的要事,每个月、每个重要日子都要祭祀,但在曾参看来,执政者只需做好这三点,祭祀会有专门的人负责统筹,这就像孔子说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执政者当好中心,老百姓就愿意聚集在身边,彼此紧密链接,和谐相处。
曾参说的这三点,在生活工作中都很实用,比如第一次去丈母娘家,不正是要注重容貌、动作、言辞吗?工作中与同事之间、与客户之间,不正是靠这三点去保持良好的合作吗?所以不管是否为管理者,约束好自己的容貌、动作、言辞总不会有坏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