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上闲言(三十四)人

作者: 李宗奇 | 来源:发表于2019-06-18 17:43 被阅读2次
    《人》----李率 

    讲理,或不讲理。----李率

    儒家讲爱,是要有节制的爱。有礼貌的爱。

    有五服,有道。既:凡是符合礼,该爱的爱。爱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等。

    这是有节制的。儒家讲爱是要符合理的礼乃理也。也即是说,在理之外的,不符合礼的。大可不必。

    但是一旦有爱,就要有与之相对应,甚至略微超越礼的行动。这就叫做:知行合一

    孔子在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说骖而赙之。子贡曰:“于门人之丧,未有所说骖,说骖于旧馆,无乃已重乎?”(出自《礼记·檀弓上》)

    说孔子去卫国,遇到以前下榻过的馆舍的主人去世,就进去吊丧,哭的非常伤心。

    哭完出来,让子贡孔子弟子解下骖马给丧家送去。

    骖马,是古代一车四马之中,最外面的两匹马。

    中间两马负责夹辕驾车。叫做:服马。孔子让子贡把骖马送给丧主人,子贡曰:“于门人之丧,未有所说骖……”子贡说:对于门人弟子的死,也从来没把骖马送给他们的家人。“说骖于旧馆,无乃已重乎?”可现在却要把骖马送给过去下榻过的馆主人这礼数未免太重了吧

    当然,这是子贡自己的疑问,自己的态度。但是对于入而哭之哀的孔子来说这就是他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当下最想要做的事情。并且孔子还说:“予恶夫涕之无从也。”我讨厌那种只流眼泪却没有实际同情表示的行为。

    说明孔子,应该是一位:性情中人。在礼法之外,或者说略微超过礼法,只要是情来了,有真感情出现地时候,孔子还是会表现出:知行合一的。

    即便,那在弟子们看来,略微有些“越礼”,或礼重也在所不惜。儒家的爱,讲节制,这是孔子应该以身作则的。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儒家,起码是以孔子为首的儒家贤人更相信自己的心。

    “心统性情”(张载),心统性情是什么意思呢。当我们动情的时候,他应该是有理的。既:我爱家人,爱父母,爱兄弟姐妹,子女……等等。

    这是理智的爱。是有礼的,有道的。是合乎逻辑的。而不像墨家所言的:兼爱。主张:爱无差等。儒家不是爱无差等儒家是有逻辑的

    是有理的。就譬如说:我哭邻居,跟我哭自己的亲人,哭自己的父母,那应该是绝不一样的。无论是从礼(理)上说,还是从情上言,一般哭邻居和哭父母的各种程度都应该是不同的。

    是不同的,这叫:爱有差等。是从理(礼)的角度而言。礼当然是重要的。孟子也曾驳斥夷之,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摘自《孟子·滕文公上》)孟子说:夷子(墨家人物之一)真的相信人们爱他哥哥的孩子与爱他邻居的婴儿一样吗。这话说的对。因为你爱你自己的母亲肯定要比爱一位甚至只有一面之缘的“王阿姨”或者说是“张阿姨”要亲

    这是符合逻辑的也是符合理的礼就是按照逻辑来制定的,所以,才有:五服之说。既: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服是古代人服丧礼应着的分别代表着与死者关系亲远近的五种服饰。

    称为:五服。实际上来说,五服也叫:五种逻辑。既:五种理。礼既理也。

    君臣父子,这是古人最看重的,一般忠臣孝子服斩衰。

    邻居王大爷的外甥,儿子。或者说是:远房的亲戚,姑表亲,等等,等等,这些,作为你个人来讲,按礼就会服低一些。既:降等。

    丧服降等之后,你恢复正常生活,正常的日常起居坐卧,出门等等的时间也会缩短。而“出五服”,就是不用服,理论上来说,出五服就已经没有什么逻辑,或者说是伦理,以及道上的关系了。

    他只有:‘义’上的关系。就是理论上,从礼(理)上来讲,你可以不必如何,如何。既:按照五服以内的任何标准来去做,都不必。礼法上对你没有约束。

    但是在道义上,在情字上,你愿意给,给多,给少,那是你随便。不强求。也不硬性规定。所以说,像孔子这样,不符合逻辑但吻合道义的做法说明孔子在当时还是一位非常具有人文情怀的贤人

    道理,是一样的。墨家的‘爱无差等’呢,有点儿过于落地了。墨家理解的:“汎爱众,而亲仁”(摘自《论语·学而》)就做成了这个样子。而儒家的“汎爱众,而亲仁”,则是:心统性情,与知行合一。

    平时符合道理但感情来了就去做就跟着感情走

    我觉得,这样,他更像是一个人

    道理,是一样的。----作者:李率 己亥年 五月十六于自家中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上闲言(三十四)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qq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