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阳光明媚的普通日子里,我收获的不仅是灿烂的心情,更是思维和理念的大飞跃。在短短一天的培训时间中,我听了来自9位富有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的班主任关于习惯养成的报告、张鲁川教授对于“将班级建成学生的自治组织”的高水平讲座,以及李家成教授对于我们班级成员所特殊建构的总结“探究班主任发展的机制”。此刻在不停打字的双手也是越快的、灵动的。那么,我根据今天所听的内容,从报告内容分析和反思两个方面入手,来谈一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习惯养成的研究与分析
1.从学生特点入手谈习惯养成
来自武义各个中小学的优秀班主任和大家分享了富有各自特色的关于习惯养成的经验汇报,每个老师的汇报都有自己的重要抓手,如潘宣冬老师的关于抽屉物品摆放的习惯养成;陈远斌老师的关于根据行为习惯问题学生自制班规的措施;杨秀美老师的关于规范写字姿势、争做护绿小能手的措施;吴静超老师的基于荷文化、培养“雅”行为和“雅”人才的习惯栽培等等,所有发言的老师都用自己特有的习惯管理方式给现场的听众一个视听盛宴。
2.从优点出发谈习惯新养成
在聆听这些班主任的习惯养成的报告中,我发现许多老师都是从接班开始,早早地就根据学生的一些情况制定了一些要求或者是班规,很多时候老师们都是从学生的缺点出发,在讲述他们的习惯改进的管理经验。而李教授站在了全新的角度——习惯养成,从优点出发,创新地对我们提出了全新的管理切入点。确实,一直以来,我们班主任更多的是在关注学生的缺点,根据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再制定相应的规则和方案,却忽视了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优点、闪光的地方,繁忙的工作让大部分的班主任只能看到班里少部分学生的优点,却没有精力去了解更多学生的优点,这样想来,我们的经验之谈是不是过于片面了呢?因此,今天我对于学生的习惯养成又学到了新的教育理念:(1)我们需要更多地从优点出发,更关注根基、关注人的综合性发展(2)促成学生的习惯由内到外的生长,将习惯内化于心,理清内与外的关系,探寻内深的路径(3)班主任要理清训练与共同生活的关系,我们要多一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不是“我”对“你”的训练,这只会将班主任和学生划分到对立面,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所以我们要弄清之前的训练与“我和你的共同发展”的差异(4)当下的行为习惯还有终生发展与生活幸福的习惯。人与外界互动之后留下来对个体而言最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我们对习惯的理解是否能拓展?能否培养更多的习惯,如卫生习惯、运动习惯、沟通习惯、聆听的习惯、主动表达的习惯、策划的习惯、不断发现问题的习惯、不断探究的习惯、自我反思的习惯、欣赏与分享的习惯……我们要在长程与综合的背景下,用批判性思维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去找寻可研究的地方,为学生的终身幸福与发展做出努力。
二、班级应成为学生的自治组织九、对习惯养成、班主任管理与发展的新认识 ——记2018春学期武义县班主任精英班培训第二天总结
来自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室的张鲁川博士给我们论述的《将班级建成学生的自治组织》的讲座,让在场的各位老师都受益良多,也感慨万千!张教授就有关班级、班主任和班级管理提出的几个问题都十分的让人深思:
1.困惑or困难?
两者如何区分?如何理解?坐在台下的我,也在思考,我的理解是:困惑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不知道该如何去选择,内心是迷惘的,而困难就是知道要做出怎样的选择,却没有勇气开始,或者说做这件事有难度。但是是可以完成的。那么,张教授从方向和方法两个角度,非常清晰地为我们阐述了这两个哲学方向性问题与形而下问题的区别。他提出的我们大部分老师的经验之谈,很多都脱离了哲学,用费希特的话来说“没有哲学,教育技能将永远不能达到对其自身完全清楚的认识”,我觉得这句话十分值得我们老师去思考,没有哲学,我们是否都在进行循环的,无进步的教育?班主任的管理是否也是无效管理?
2.关于“饭费该谁赔”与“班规该不该约束老师”案例的分析
第一个案例:“饭费该谁赔”,我们现场的四位老师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叶老师认为生活委员弄丢了钱,应该是班费赔,大家共同承担。周老师认为也是班费赔,但是要教育孩子以后在收费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地方。潘老师认为要生活委员来赔,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同时也是给其他班委一个示范。我们必须要为工作中的疏漏负起一定的责任。但也有老师不同意潘老师的观点,而是选择班主任赔,因为他觉得是班主任把这项工作交给了生活委员,班主任也要承担责任。于我,我的观点是,班主任和生活委员各承担一半。为什么要这样赔偿呢?首先,我认为班主任完全把收费任务交给生活委员,存在欠妥当的地方,因为学生也还只是个孩子,他对于收费还不是特别擅长,班主任在给予学生任务时应该要说明一些收费的注意事项,比如收费时如何登记、收费来的钱如何清点与放置等,同时学生也会从这个事件中得到一点教训,所以我觉得班主任也要负起一定的责任,不知道这样的理解,是否存在偏差。
3.关于班级、班主任和班级管理的思考
班级是什么?班级为什么?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如何?班主任的作用是什么?张教授一连串的几个问题,让我陷入了思考中.......当我回答不上来的时候,张教授就给出了他的答案:班级是一群年龄相仿的学生在一起共同学习、交往和参与各种活动的主要而稳定的场域。专业的解答虽然较难理解,但是仔细去分析就会发现,确实如此,班级不就是孩子们一起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吗?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和引领者,他的角色和作用需要先弄清班级的功能定位。班级的本体价值是什么?如何定位?班级的本体价值是培养公民,班级应成为学生的自治组织,这样学生才能在有归属感的基础之上建立责任感和认同感。
张教授在讲述班级管理的三重境界中提到第一重境界是资料性管理,第二重境界是预防型管理,第三重境界是发展型管理。我将自己的班级进行比较分析,很失败地发现我还处在第二重境界,对比着PPT上呈现的那张“无事可做的班主任”照片,让我觉得自己恰好是它的反面,学生只要老师不在场就会到处乱跑,制度观念、班级观念还很淡薄,这便是我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的失败......那如何从第二境界升级到第三境界呢?会场休息的时候,我和叶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张教授的回答是:我们不能总是抱怨工作多么繁重,可以因人设岗,根据学生的特点设定不同的岗位,让孩子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让大家一起管理班级,那么班主任就能从中解放了。多么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方式,之前的我只会抱怨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却未曾想过,自己先入为主,先把学生与自己划为对立面的做法已然给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加深了难度。那么接下来的行动是,我需要结合李教授和张教授的建议,根据班级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因人设岗,权力下放。现在有了这个想法,希望能真正地落到实处,有所改变吧。
三.对于我们班级成员所特殊建构的总结“探究班主任发展的机制”
经过去年和今年班主任精英班的研修学习,我们班的独特性在哪里?作为学员,我们有典型案例吗?李教授对我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从项目研修的角度给我们梳理了实践、关系(人)和发展之间的一些联系。
1.“项目研修”的实践总结
蓝老师和程露老师分别根据自己这两年的自身变化谈到了她们的新实践,如班级岗位制定方式、项目学习、阅读写作、学生生活的分享,以及从阅读专业书籍这种方式入手,结交了全国许多优秀的、志同道合的伙伴。对于我来说,同样的,有新的项目创生了,如从未接触的“你好,寒假”活动,也有项目被改造了,如阅读写作与思考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等。
2.“关系(人)”的梳理
同蓝老师和程老师一样,我也认识了许多有共同语言和发展目标的小伙伴和专业学者,如雷所长、李教授、顾校长、王怀玉、林教授、叶老师、刘茜老师、我们这个优秀的班级团队等等,大家相互的频繁对话沟通,促成了“我”的发展。真的十分感恩,有这么美好的遇见,让我的教育之路不再孤单和彷徨,有了更好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
3.“发展”的新思考
通过参与这个班集体的研修学习,我的自身发展和项目研修达到互相促进的作用了吗?这样的学习有没有为我的发展带来直接的效益?我的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短短一个多学期的参与和学习,我发现了自己从未挖掘的一面,以前不敢提问、害怕书写和总结的缺陷也在慢慢地得到改善。阅读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专业书籍的阅读不再望而生畏,而是敢于阅读和记录,在这个班集体中,我学会了倾听、表达和思考!我想说:这样的研学模式真的很棒!
最后,李教授也对我们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如经过一个月、两个月、半年的学习,我学会主动定目标、如何定目标了吗?我有没有将班级中所学的知识和理念进行内化?也就是说,经过这几次学习,我学会如何听报告了吗?我的学习方式转变了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在一次次的学习和观摩中,我的各项能力得到了提升,思维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用我自己的微信签名来说就是“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定下目标并努力实践着......加油!
九、对习惯养成、班主任管理与发展的新认识 ——记2018春学期武义县班主任精英班培训第二天总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