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是在去年十月,那时一时兴起,买了许多书。一开始知道罗生门是在微信公众号的推送,不过是由《罗生门》中的一篇竹林中改编的电影,电影没有看,却对这书产生了兴趣。
《罗生门》由许多或短篇或中篇的小说组成,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地狱变这一篇,其次是罗生门这一篇,而后是竹林中,鼻子,河童……
芥川的文字是犀利的,似一把把利刃,无情地、血淋淋地,解剖着人间百态。
地狱变中的“我”极力维护着那位大人的名声,开篇便是对大人如珠似玉般的赞美,而对画师良秀却是百般贬低,给人先入为主的印象便是贤明的大人与龌龊的画师。但读完后,却觉得大人并不儒雅大度,画师也并不下流可耻,“我”这个角色并没有明确,我想也许是大人身边的侍从,为了顺应,不得不趋炎附势,亦或许是已被这样的风气同化,自身的思想已经被蚕食,以他的视角看待这整件事,不得不说客观中又透露着些许讽刺,毕竟我觉得,虽说旁观者清,但即便是第三者看问题时总会或多或少带有自己的眼光,有自己的色调。
良秀的画总将美好的事物变成丑恶,让人觉得心生恐惧,不寒而栗,他最后的作品,那幅名为“地狱变”的屏风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狰狞可怖的面目,那些人历经的惨烈苦难,许是在地狱走了一遭。为了完成这幅作品,良秀眼睁睁看着自己最宠爱的独女身负铁链,活活被烧死。文中虽无明确指出,但我觉得良秀的女儿不是因为犯了什么过错而被处刑,反而是大人欲求而不得所以为了报复而将其作为良秀绘画的试验品,虽然“我”在文末特意强调了良秀女儿是犯错而受刑,但从“我”的各种言行来看,“我”所说的并不一定就是纯粹的事实。失去了独女,良秀的生活也就失去了动力,失去了希望,在完成屏风后的第二天,他就上吊自杀了。我觉得也许在那样一个年代,那样一种社会,他的画作完全颠覆了人们一贯的审美,偏偏去展现事物丑陋的一面,人们大多的反应,是恐惧,是惊呼,而不是赞美。文中唯一觉得暖心的也就那只诨名“良秀”的小猴子,只有它一直陪伴着良秀的女儿,即便是临刑时分,它也不离不弃,纵身跃入火海,紧紧抓住她的衣裳。人情冷暖,还不如动物情真意切,何等讽刺。
芥川的文字总有种力量,让人心中一寒,背后发冷。
不论是那个纠结着是饿死还是当强盗的家将,还是那个长着五六寸长鼻子的僧官内供,他们的身影已然刻入我脑海之中,挥之不去。家将最后还是选择了夺去拔死人头发的老妪的衣物,他的身影消失在黑夜之中,他的仁义被丢弃在乱尸堆上,再难拾起。内供从中国医者那儿得到了缩短鼻子的秘方,于是,他有了和常人一样短短的鼻子,却不知早已习惯了长鼻子的他在鼻子变短后会因为种种不适,感觉所有人都在嘲笑他的鼻子,反而怀念起了以前的长鼻子,当有一天他的长鼻子回来时,他心旷神怡,那种失而复得的感觉让人觉得可笑却又引人深思。就像老布在肖申克监狱中呆了约50年,最终获释出狱迎接新生活时却发现已然无法再适应社会,绝望自杀。
我觉得芥川就像是一个走在黑暗中的人,读他的书,可窥见人心险恶、人情淡薄,人性的恶在他笔下显得尤为真实。我想他最终的离去或多或少也是因为把自己束缚于黑暗之中,只有阴郁包围。
希望现在所担忧害怕的,当未来某一天提及时可以轻松惬意地一笑而过,愿每个行走在黑暗中的人,可以看到希望的光,前方的路途,不会再是漆黑的夜,而是有明亮的星,有偕同的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