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现象1:有一次,我带坤坤去学校旁边配眼镜的时候,看到进进出出的学生过来取包裹。
现象2:最近在网上买了很多东西,于是,货到后快递员都会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我的包裹放在某某超市。因为这个超市就在,旁边,我是欣然接受的。
以前取包裹需要到一个快递超市,那么现在取包裹非常的方便,隔壁就可以拿!有时候因为几天不取,还会被罚款1-5元不等。对于消费者而言,提供了便捷!
从商家的角度来看,来取包裹的客户增加了他店面的人流量,领包裹的同事一般会顺路在超市买一些商品,这也增加了销售额。
原本,快递超市重新布一个点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包括房租成本,装修成本,人员成本,营销成本等。
因为跟商家的链接,节省了快递超市的高额固定成本,快递公司只需要给商家小量补助。对于商家,他的成本不增加,一店多用,高效利用空间,还能带来流量,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现象3:日用品以前一般在超市解决,蔬菜水果在实体店解决。最近我很喜欢在一个次日达的线上平台买东西-兴盛优选。
平台东西齐全,分门别类,日用,蔬果,水产等等。产品跟实体店一样,同样的产品,价格往往会便宜2-3元,多样产品一天可以节省10-20元固定的生活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愿意的。
产品今天下单,明天到货,随时到商店提货,对于上班族而言,方便快捷又省钱,也是一种好的选择。
线上的兴盛优选其实也是一个小型的超市,一般嫁接在实体小超市上。跟快递同理,第一减少固定成本,第二对于线下实体超市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现象说完了,木棉带你了解一下商业体背后的逻辑。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流量成本”和“风险”,“价量”!
零售的基本逻辑,是流量成本。流量成本指的是我们每获得一个客户,要为此付出去的基本价格。
物品该卖得更贵,还是卖得更多?指的是价量。
所有的商业体背后都是有“风险”成本的,所以有风险管控,风险买卖。
我们再来分析,快递公司把快递寄存于线下商超,只需要付少量的成本,这意味着同样多的客户,他把成本控制到最低,流量成本就低了。
线上兴盛优选对于实体超市,减少了固定房租成本,把运营成本从线下搬到线上。提前一天预售,降低了货物存放的风险。
因为是日常可复购商品,选择用薄利多销的价量模式,并且可复制行强,容易以指数趋势发展,可持续性强!
对于商超,同样的成本,可以获得更多的客源流量,还可以一个店面多种收入。

如果把你的销售过程比喻成一条河床的话,那么这个流量,就是从不同渠道、不断流入河床的那个水源。
你的河床设计的再科学再完美,但是只要没有水源,一切商业模式都是摆设。
用流量的逻辑来统一所有的零售方式,并且懂得计算每一种流量来源的流量成本,将是所有企业的基本功。
一个公司的存在,是以有利润为前提的,只要商品的毛利乘上销量大于这个经营成本,这家公司就是赚钱的。

第一,要根据这个产品的性质来判断。比如,以情感为主、以不可替代的技术为主的产品,你可以考虑把手上这些有限的砝码,放在提高价格这一端,如钻石等!
第二,当你选择销量为商品模式的时候,你一定要确认这个市场,是不是有足够的容量以及足够的消费频次。也就是说,确认更低的价格,确实会带来更大的销量的提升。
第三,当你要选择毛利为商品模式的时候,你也要确认支撑这个价格的品牌溢价,是不是已经为消费者所接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