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理解中,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都是比较难理解,专业性太强,让人望而生畏。《超限思维》却让我没有这种感觉,读了之后还有一种余韵未尽,想一读再读的冲动。我想,在阅读完之后还能让我产生这种感觉的,只能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足够真诚
一个创作者的真诚,读者或观众是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的,也只有真诚的创作者才能够打动读者。作者的真诚在于他不仅是对读者、对自己也足够真诚,足够坦率。受抑郁、焦虑等情绪困扰的神经症患者的那种挣扎与痛苦,我永远都无法感同身受,但不妨碍我为那些能够坦然面对并勇敢尝试自救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本书的作者是一个神经症患者,这是他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就的分享之书,这也是他的内心剖白。他能将他的经历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关于抑郁、焦虑等情绪背后的内心活动,打破人们对抑郁患者的固化认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人们能够正确看待抑郁患者。
别期待用一本书来自救,这不是什么神仙良药,只要你读了它就会药到病除。作者曾在序言中写道,他不是心理治疗师更不是精神分析专家,也不是情感治愈人士,困扰他的抑郁和焦虑仍然存在。他只是学会了观察自己、观察世界,改变自己的认知与思维,学会与自己和解。他没有什么方法论能让你立即治愈,只能通过自己的经历让你们去感悟、自救。
二、代入感和认同感
现代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有抑郁、焦虑的时刻,或轻或重。焦虑、抑郁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了,你不焦虑、不抑郁好像就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似的。我也有焦虑、偶尔抑郁的时候,所以对作者描述的经历很有代入感。
因为大家对这个话题有着一定的熟悉度,且作者的某些经历或是心理也是我们会经历的,所以在阅读的时候会倍感熟悉,忍不住代入自己。代入感强的作品,能够让读者更关注作品,更深入作品,让作品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所以我才会在读完之后想要一读再读。
一个作品能在多大程度上感动我们,取决于我们对它的认同。而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对作者的认同感。我能理解作者的内心活动,在作者身上能找到“同类”的感觉,觉得自己可能做出同样的事情,得出同样的结论。正是因为我认同他的合理性,才会更进一步的代入。
抛开自己的主观因素,客观来说,这绝对是一部我们不能错过的诚心之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