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史诗
曹老师的一生有些悲壮。
1957年,风华正茂的他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58年春,受到当时批判北大校长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无辜牵连,20岁的曹老师被下放到河北沙丘(今河北邢台广宗县)。这一去就是20年。这期间,作为一介书生的曹老师受了多少磨难,可想而知。
在曹老师宿舍的一个镜框,有一张黑白照片,上面写着“在北大 1957 秋”几个字。北大在曹老师心中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我们不敢问。
1979年,曹老师成为“摘帽右派”。他找到北京大学,但因为他在北大只上了一年学,只拿到了一张肄业证书。之后,曹老师辗转在大连任代课老师。
1984年,时任白银公司二中(现在改名为白银市第十中学)党支部书记的李保和在大连出差途中偶然结识了曹老师。曹老师表达了想到白银教书的意愿。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的曹老师给李书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白银后,经过慎重考虑,李书记决定邀请曹老师到白银公司二中任教。这一年的12月,曹老师到了白银。这一待,就是十一年。
白银是一所建立在资源开采为基础的西部城市。走在街道上,仔细听,能辨别出多地的口音。当时白银公司二中在全市排名是倒数。因为高考升学率低,也吸引不到好的生源,高中部面临着要关门的窘境。
曹老师的到来,使白银公司二中由弱校转向强校、名校,一批批学生因为读书而改变了命运。我就是其中之一。
留在“曹徒”心中的爱
我是一九九二年参加高考的。大学读书期间曾两次回母校看望曹老师。等再去时,已是人去楼空。后来听好友说曹老师退休回大连了。我除了在曹老师班里读了一年书外,私下跟曹老师并无什么交往。当时的我不善言谈,加之我数学总在及格线下徘徊,一度对自己能否考个好大学没有信心,很怕面对他。后来听低一级的一个学妹说,曹老师曾在班里夸我,说我虽然数学不好,但一直在努力,高考时数学考出了他从未想过的高分。其实我高考时数学也就考了80多分,满分是120分,但那是我高三以来最好的一个成绩。学妹的话让我意外且感动,曹老师从未因为我数学差说过什么,但我的努力他是看在眼里的。
曹老师终身未娶,无儿无女。记忆中,曹老师的宿舍放着两张单人床。听同学说,一张床是曹老师自己用,另一张床经常用来“收留”他的学生。曹老师还常拿出工资去资助贫困学生。他的宿舍也常会准备饭菜,用于给住校生改善伙食。不过这只限于男生,感觉曹老师与女同学总有意无意地保持着距离。
每年的寒暑假应该是曹老师最开心的日子,他大批外出求学的学生放假回来了。那时教师宿舍和住校生是在一栋楼上。我们在二层,曹老师在三层。高三的学生通常是没有寒假的,假期去三层水房打水,总能听到曹老师宿舍传出的欢声笑语。我们后来有幸见到了几位曹老师常在班里提起的学长学姐。一有机会曹老师就会拿他们举例,给我们加油打气。
曹老师的无私付出得到了学生们的敬重。当得知曹老师退休后身染沉疴的消息,学校立即进行了动员,为曹老师募捐。一些学生赶去大连侍奉于床前。在1999年曹老师身患直肠癌需要手术时,是他的学生在手术单上签的字。躺在手术台上的曹老师拉着学生的手说:“我这一辈子没什么遗憾。有这么多学生成才,是我最大的骄傲。”
2012年3月24日,曹老师病逝。临终前,他留下遗言,将毕生积攒的29万元捐给学校以设立助学基金,帮助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学业;二是自己能够“回到”白银。
在曹老师骨灰安放仪式之后,“曹兆海基金”迅速启动,“曹徒联谊会”也应运而生,众多“曹徒”为基金会扩容,传承老师的大爱、敬业和奉献精神。
我是“曹徒”(二)我家先后有四人在这所学校读书。我、弟弟、两个侄子。我和弟弟、大侄子都考入了理想的大学。今年的六月,我的另一个侄儿也将在这所学校参加高考。现在白银十中是我们城市最好的学校,它的校史上有曹老师带领他的班级创下的一个又一个辉煌。
依稀看见曹老师微微前倾着瘦削的身影,一阵风似地走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