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人旧事
重庆南岸下浩觉林寺考略下

重庆南岸下浩觉林寺考略下

作者: f28dc5f1e65f | 来源:发表于2018-11-26 19:49 被阅读17次
    image.png

    图7:报恩塔院正门
    四、“觉林寺八景”诗文传

    《巴县志》中录有前人的几首吟咏报恩塔诗:

    报恩塔

    王梦庚

    七级涌浮屠,永镇涂山麓。

    谁与吾真如,慈云偏空谷。

    登报恩塔

    聂铣敏

    巍然七级入云间,足踏星辰共引攀。

    上下羊肠相往复,高低螺髻自回环。

    一层快见一尊佛,千丈平临千仞山。

    欲报国恩须努力,建功休向半途还。

    至于报恩塔完工后的觉林寺胜景,《沈青任渝州觉林寺碑记》作了详尽的描述,他说:

    当时的重庆城内,幽静深邃的禅林密室、精美的佛教庙宇有很多,但以长江南岸的更为优胜,而其中最优胜的是觉林寺。觉林寺坐落在龙门山脚下。从重庆城太平门呼唤渡船过长江,越过靠南岸的龙门浩,上岸后道路迂回进山,层岩环抱,看不到江面。忽然,散发香气的树林分开,只见一座宝塔矗立面前。从石梯一步步登上去,进入寺庙,只见整个建筑焕发着光彩,式样崭新。它的前面部分是春秋阁,进门处是夫子殿,都是崇奉关羽武圣的。中间部分是三世佛环堂,是十八应真堂。西边是观音阁,再西边有讲堂、客座、鱼池、文石(假山)、美花卉。后面有环绕的桥,有塔院。东边有僧房、客僧房、浴室、厨房,大屋是斋房。廊外有左右两个亭子,有荷花池。寺院背后是森森竹林、满坡茂密树林,有蜿蜒的溪流、长长的山沟,分为上下两栏,四周用土墙围绕。土墙外面是山田、小径、小溪、松林。山势环绕像一个窝,觉林寺正坐落在其中。早晨清露飞坠,夜晚香烟盘绕,静静地打坐在佛堂里,有鸟儿上下翻飞,只觉得风声满耳,草木迷蒙。前人把这里列为重庆八景之一予以歌咏,实在是这里别有天地啊。

    “觉林晓钟”是“重庆八景”之一。而觉林寺本身也有“八景”,我们在此列出:

    觉林寺八景

    清 王奕鸿

    (一)晓钟唤渡

    月落花宫晓,初钟渡涧阿。

    疏声通梦鹤,清韵断鸣鼍tu****ó

    岸远炊烟细,江空泛梗多。

    行人且延伫,遥听隔烟波。

    (二)蓬峰垂露

    多霁开峰翠,高天坠露清。

    丹毫微有影,碧落澹无声。

    谷静和云滴,崖空带月明。

    长松多警鹤,常共夜钟鸣。

    (三)铁笔凌霄

    灵迹标终古,如椽倚九陔,

    岚光成凤泊。云影丽鸾回。

    未见千军扫,还看万象开。

    愿同提椠qiàn客,试上最高台。

    (四)龙桥夜月

    虹彩流蟾影,长空落蕊烟。

    凉分孤屿露,静泛半江烟。

    猿啸榔中寺,龙吟笛里船。

    何当抱琴至,共证智常园。

    (五)泉水流香

    甘谷诸源合,曹溪一派通。

    柳边清泻碧,霞外细流红。

    去定归萸岸,来应泛蕙丛。

    在山泉水好,不与出山同。

    (六)屏山横翠

    叠嶂如屏列,霏微翠几重。

    松阴青半壑,黛色净诸峰。

    明爱朝岚淡,深宜夜露浓。

    禅关相掩映,万象尽葱茏。

    (七)紫崖瀑布

    乱瀑悬崖落,潺湲湿翠蒲。

    天风吹素练,江月照玄珠。

    寒色连高下,青音入有无。

    春瓢顺去好,和石煮云腴。

    (八)古涧连枝

    异质仍连理,横斜阴上方。

    烟云盘鹳鹤,风雨宿鸳鸯。

    根老成双石,阴疎共半塘。

    自然殊众木,岩壑不孤芳。

    image.png

    图8:清朝末年的报恩塔
    五、觉林寺后来因何而废?
    《沈青任渝州觉林寺碑记》所记述的是觉林寺重建后百年、报恩塔完工后十余年的情景,这时正是所谓“康乾盛世”的顶峰,也是觉林寺香火最兴旺的年代。然而盛极必衰,当大清国运走向衰败之时,觉林寺在安享了百十年繁华之后也昏昏然走向了堕落颓废。
    笔者少年时曾跟一位圆木匠人(专门制作桶盆类圆形木器物)跑街,一天路过“重庆新民制刷厂”门前,见厂门是一个半圆形石拱门,墙厚丈余,觉得奇怪,就问他。他说,此为“觉林寺”,是一个大庙。附近下浩中学旁的九层石塔就是庙产的一部分。过去庙里香火很旺,每逢初一十五,十里八街来进香朝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庙会之日,拜佛、燃灯、绕塔的更是人山人海、拥挤不通。有一年春季,一位大户人家的小姐到庙里进香与丫环走散,丫环四处寻找不得,回家告知老爷。家人亦赶往庙里寻找,天晚不得,报官。庙里走失妙龄女子,事关风化,知县派遣捕差,连夜举烛彻查。差人在庙内溪边寻得绣花鞋一只,知县大怒,将一干僧人押至大堂,严刑拷打。和尚供出藏匿于密室的小姐,此时已是半死。知县收押首犯,驱散和尚,庙产充公。觉林寺从此没有了香火,庙里的菩萨无人供奉,年辰一久,自然墙残壁断。
    这坊间传闻虽不可信,但总有些蹊跷,无风不起浪。
    我近日查阅《巴县志》,见道光十四年重庆府设立“海棠溪义渡”一段文字中,有涉及觉林寺的记述:觉林寺原有田租二百余石的田业,但主持僧人不守法规,恣意淫荡,用寺庙所有的田业抵借了三千余金(挥霍了),将寺院交给徒弟们管理,导致众多僧徒连斋食都供给不上,这些僧徒只得自愿离开觉林寺。海棠溪义渡的绅董就拨出款项遣散了僧徒,又另外拨付银三千八百余两购回觉林寺的庙田归入海棠溪义渡,以此增加田租收入约二百石。
    由此可见,觉林寺香火冷清、衰败颓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众僧人的斋食要靠庙产收租维持,一旦收租不利,则连斋饭都没有了,哪还有心思打坐念经做法事?
    光绪三十年(1904)高少农到南岸觉林寺租用庙宇独资创办重庆第一家使用铁轮织布机的幼稚染织厂。《重庆市南岸区志•觉林寺》,其中记载:“清光绪末,因住持破坏教规被巴县知县逐出庙门,僧徒星散,佛事停止,寺庙衰落”。这个记载应是来自惟贤法师1987年所著《觉林寺与报恩塔》:“清光绪末年觉林寺主持贺和尚(俗名贺长发,法号不详)不守佛规,为非作歹,被巴县知县耿保奎(实为耿葆煃)逮捕法办,逐出山门。将寺庙改作官办福利的“幼稚工厂”,觉林寺仅存一座“报恩塔”。
    据以上两部志书所述,从“道光十四年”(1834)海棠溪义渡收购了觉林寺的庙田,到“清光绪末”(1907)觉林寺被官府改为工厂,其间相隔了七十三年。我们分析,在这七十余年间,觉林寺虽然失去了田租收入,但仍有和尚主持佛事,勉力维持,只是香火不旺,佛事凋零;直到贺和尚事发,庙宇被官府改办成工厂,佛事才完全停止,觉林寺也就只剩下一个地名了。

    image.png

    图9:民国时期的下浩全景

    六、觉林寺庙宇变工厂

    官府办的“幼稚工厂”收容无依无靠的孤儿,既做工又读书。随即又把清道光二十年(1840)川东道嵩龄、重庆府知徐泽淳等捐资成立的“保赤所”迁到南岸觉林寺,合并到幼稚工厂。“保赤所”原设在重庆城南纪门内,文武官员捐银作基金,府道各州县又年捐七百两以补不足,由重庆商会主办,收养十二岁以下的儿童。幼稚工厂对这些政府收养的儿童实行半工半养,“日食一饭一粥,棉衣草薦(草席),医药等,学习技艺并制作如纸盒,草鞋,竹刷,线带石”,令这些幼童掌握一技之长,成人后得以谋生。

    幼稚工厂直到民国年间杨庶堪(沧白)编撰《巴县志》时还存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重庆社会局奉蒋总裁手谕:“饬设法收容市上乞丐”,于9月1日利用觉林寺空余残破庙宇成立“乞丐临时收容所”。民国三十二年(1943)5月更名为“游民教养院”。民国三十三年(1944)“重庆救济院”在下浩觉林寺落成。民国三十四年(1945)10月,建立“育幼所”。民国三十五年改称“重庆市救济院习艺所”,收容游民430余人。

    早在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英商立德乐就在龙门浩设立了猪鬃加工厂,招天津工人来渝传授猪鬃梳洗捆制技艺。觉林寺内以及下浩一带多有习艺开厂、加工猪鬃的。下浩一带成为了猪鬃加工基地,猪鬃出口量逐年增大,为猪鬃加工服务的小厂也越来越多。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第一家生产漂鬃(白鬃)的川渝猪鬃漂制厂就设在觉林寺。

    杨家岗半坡的黄墙僧侣房地下室还开办过“宏章币厂”,为民国政府中央银行所控。觉林寺还一度作过重庆市十一区区公所。

    9

    image.png

    图10:民国时期的宏章制币厂遗址

    重庆解放后,“幼稚工厂”和“习艺所”均不复存在,觉林寺作为官产收归政府所有。1950年,长江南岸4个区公安分局将收容的游民乞丐送到觉林寺收容,还在这里办过短期“戒毒所”。1951年6月28日重庆市卫生局在觉林寺建立“志愿军伤病员疗养院,后改为”康复医院”。1953年更名为“重庆市志愿军第二疗养院”。1955年拆掉下浩街口的四柱“觉林寺石牌坊”,长约三米的石柱用着水站基石。1966年,建在距报恩塔200米清水溪旁小山坡上的“灵骨塔”林,被红卫兵毁掉。据当年目击者说,那是历代 “觉林寺”长老的的灵塔。该塔林已有数百年历史。
    1956年,诸多小厂(以新民牙刷厂为主)公私合营成立了“重庆新民制刷厂”,成为重庆地区最大的以木、竹、猪鬃为原料生产牙刷及各种刷类产品的专业厂。该厂占据了除报恩塔之外的觉林寺全部庙宇,将寺院里的菩萨全部搬到大门内的一间庙房里存放(1966年,这些菩萨被红卫兵全部销毁)。1963年生产赛璐珞产品时,杨家岗下由庙房改成的车间发生大火,引爆了山洞里的化学原料。

    image.png

    图11:原新民制刷厂危险品库房
    1964年,重庆新民制刷厂搬迁到重庆南岸马鞍山原重庆“益丰电池厂”旧址,改名为“重庆塑料制品三厂”。同年,觉林寺成为了“三线建设”重点工程、从上海和四川南充调来技术骨干成立的“重庆合成纤维厂”的厂址。这是一个以生产降落伞绳为主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新的厂房逐步建立起来,到20世纪70年代末,觉林寺的最后一座大殿被拆除,只留下半圆形石头拱门和两旁围墙,作为该厂的大门和部分围墙。
    1966年夏,“文革”初起,14岁的我趁守门人不注意溜进塔院,抱起两根堆在地上的楠竹竿,搭在塔身的层中通风处,凭着体健身轻,攀爬进了七层佛塔之内,层层攀爬直到顶层。从那最顶上的塔门往外张望,只见杨家岗上曾经就读的破落校舍就在眼前,似乎一步即可跨越。正在得意之时,被守门人发现,他打开塔门,气喘吁吁地爬上来,对我好一阵呵斥,并揪住我的衣领,押着我下塔出院。至今还记得,那塔内墙上有不少记叙三年困难时期饥饿情形的词句及手绘铅笔画。

    image.png

    图12:1986年修复前的报恩塔
    四川畜产公司重庆漂鬃厂因为规模扩大,于上世纪50年代也搬到了与觉林寺一壁之隔的公路旁。这个工厂是四川省20世纪90年代前最大的漂鬃厂。
    2012年,国家政策调整,重庆合成纤维厂完成历史使命,走到了尽头。如今,所有的厂房被夷为平地,成为培训车辆驾驶员的练车场。
    2018年秋天的一个清晨,我又来到当年的“觉林寺”故地。清水溪还在静静地流淌,只是已没有那潺潺淙淙的清幽景色。完好的永安桥被后建的两栋平房围住,总算还保持着当年的玲珑秀丽,但桥身下部却要忍受污秽的臭水日夜冲刷。“三桥”中的其他两桥,因要承受超额的重压,被加固变得丑陋不堪。

    image.png

    图13:原觉林寺永安桥的现状

    我们从杨家岗下来,沿着即将被拆的空居民楼前的小路,顺着山壁寻找千年古寺的遗迹。很凑巧,寻到一个古洞,那洞里供奉的是哪位尊神已不可考。梳子背的石拱上方依稀镌刻着几个字,只是年代太久,怎么也没揣摩出它的本来面目。那洞壁的石头,像历尽沧桑的老人脸,刻满岁月的皱纹。我们默默地相互注视,彼此在心里交流。


    image.png

    图14:现存的原觉林寺古庙山门洞

    当年作为厂大门的半圆形石头拱门已被砖石封闭,那半圆的拱石门洞像是被挖掉眼睛的骷髅头,有说不出的惨然。随着下浩街区的改造,曾经存在了近千年的觉林寺几经荣枯,终因遗址的消失而被人们淡忘,最后烟消云散。唯有“永镇涂山麓”的七级“报恩塔”还孤零零地立在海弹公路旁,但是,又有多少世人还知道僧人月江与其徒善明修建宝塔的故事呢?
    2018年11月11日于重庆南岸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image.png

    图15:现在残存的觉林寺庙门

    附:【巴县志·卷二十下】

    沈青任渝州觉林寺碑记

    原文:

    重庆于古为渝州。汉唐以来,蜀东重镇也。踞涪、忠、夔、巫之上游,面涂山,跨字水。佛图关扼其西,朝天嘴镇其东。鳞比万灶,翅集千帆。环以三江,襟带泸叙。水陆要冲,胜甲他郡。其幽林邃室,宝梵琳宫,在城者固多,而在对江者为尤胜。

    译文:

    重庆在古时候名为渝州。汉唐以来就是四川东部的重要城镇。它雄踞涪州、忠州、夔州、巫州的上游,面对涂山,跨临字水。佛图关扼住它的西方,朝天嘴镇住它的东方。(城里)万户人家密集似鱼鳞,(江上)千艘船帆好像鸟群展翅。三条江水环绕,衣襟连带泸州、叙州。(地处)水陆要道,胜过其他地区列为第一。它的幽静深邃的禅林密室、精美的佛教庙宇,在城内固然多,而长江对岸更为优胜。

    原文:

    余自乾隆壬寅冬奉命为川东观察使,巡历所至,展谒真武庙,登涂山之巅,周览形势。慨然溯江流之,震撼排奡ào,山色之蕯崒嵂,环城气象,万万千千,已极雄观,无与伦比。及寻字水、文峰山、海裳溪、黄葛渡诸迹,又获睹其奇。而朝烟暮霞,风帆沙鸟,无穷之景,触目纷然来者,更饶余趣也。

    译文:

    我自从乾隆壬寅年冬天奉命担任川东观察使以来,巡访游历所到之处,参观拜谒了真武庙,登上涂山的最高处,观看周围的山川形势,感慨于上游长江奔腾而来,声势磅礴,群山巍峨峻峭,环绕着重庆城气象万千,已是极其雄壮无比。等我寻找到字水、文峰山、海棠溪、黄葛渡多处古迹,又看到了重庆的幽奇妙处。而清晨的云烟、黄昏的彩霞、风中的船帆、沙滩的水鸟,无穷的美景触目纷至沓来,更是富有无尽趣味。

    原文:

    顾最胜莫过觉林寺。寺在龙门山之麓。自太平门唤渡,越龙门浩,纡回而入,层岩抱回,不见江面。而香林大开,宝塔直矗。历级以上,式焕新模。其前为春秋阁,入门为夫子殿,皆以崇关圣也。中为三世佛环堂,为十八应真堂。西为观音阁;再西为讲堂,为客座,为鱼池,为文石,为佳卉;后为环桥,为塔院;东为僧房,为挂室,为湢bì,为厨,其庑wǔ为斋。廊外为左右亭,为荷沼。背为阴(森)众竹,为紫冈,内环枝树,为曲流,为长沟,为上下阑,周以僚垣。垣外为山田,为樵径,为细流,为松阿。山如环窝,而寺适在其中。空翠朝飞,瑞烟夜集,寂坐禅关,幽禽上下,但觉风声聒耳,草树蒙茸。前人列为八景以歌泳之,盖悠然别有天地也。

    译文:

    然而回想起来,最优美的风物没有超过觉林寺的。觉林寺坐落在龙门山脚下。从重庆城太平门呼唤渡船过长江,越过(靠南岸的)龙门浩,(上岸后道路)迂回进山,山岩层层回环抱合,看不到江面。(忽然,)散发香气的树林分开,只见一座宝塔矗立面前。从石梯一步步登上去,(进入寺庙,)只见整个建筑焕发着光彩,式样崭新。它的前面部分是春秋阁,进门处是夫子殿,都是崇奉关羽武圣的。中间部分是三世佛环堂,是十八应真堂。西边是观音阁,再西边有讲堂、客座、鱼池、文石(假山)、美花卉。后面有环绕的桥,有塔院。东边有僧房、客僧房、浴室、厨房,大屋是斋房。廊外有左右两个亭子,有荷花池。寺院背后是森森竹林,满坡枝叶茂密深绿若紫色,有蜿蜒的溪流、长长的山沟,分为上下两栏,周围用土墙围绕。土墙外面是山田、小径、小溪、松林。山势环绕像一个窝,觉林寺正坐落在其中。早晨清露飞坠,夜晚香烟盘绕,静静地打坐在佛堂里,有鸟儿上下翻飞,只觉得风声满耳,草木迷蒙。前人把这里列为重庆八景予以歌咏,实在是这里别有天地啊。

    原文:

    寺之住持僧为善明,其师为月江。月江者,吾浙钱塘人,姓王氏。祖德,官永州司马,避乱入蜀,侨于巴。遭祖母丧,殡寺侧。其父仲选,迁资州,痛母墓之孤也,乃以月江为觉林寺僧。僧之母刘念子切,前后付金七百。月江不敢私,誓愿起九层宝塔以答亲恩。即以后筑台,名曰报恩塔。乃事未成,而月江赍jī志卒。卒之前夕,进善明,嘱之曰:“能成斯塔,吾徒也。”

    译文:

    觉林寺的主持僧是善明,他的师父是月江。月江是我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氏,俗姓王。月江的祖父王德,官职是永州司马,避战乱进入四川,侨居在重庆。遭遇祖母去世,殡葬在觉林寺旁边。月江的父亲王仲选,迁居到资州,悲痛于母亲墓孤独地留在这里,于是把儿子月江留在觉林寺当了和尚。月江的母亲刘氏思念儿子心切,前后给了他七百金。月江不敢私用这笔钱,就立誓建一座九层佛塔来报答母亲的恩情。于是在觉林寺后面筑台(准备建塔),名为报恩塔。这件事还未做成,月江就去世了。他去世前夕,把善明叫到面前,嘱咐他说:“你能够建成这座佛塔,才是我的徒弟。”

    原文:

    善明将欲兴作,而基败,不可植,又卜地迁吉。取土得宋淳祐花银五流,银翅尾而色青,重八两,古所谓一流。其面铸淳祐年号,故知为宋时物。善明散其四而留其一,为镇山之宝,常以示人,惜又为偷儿窃去。其说详前学使吳白华诗中。吾闻之如疑,及见白华诗而征信。大众因其有斯异也,群为鸠工庀pǐ材。有舍山石而后迟不与者,又荷天之灵以雷斧劈于田中,感而悉舍焉,遂以成斯塔之巨观。始工于乾隆丁丑九月十七日,蒇chǎn事于癸巳八月十四日。

    译文:

    善明准备继续兴工,但是地基败坏,不可建塔,于是另外选择吉地。挖地基时挖出宋淳祐花银五流,银锭像鸟尾,青色,重八两,古时候所谓的一流。银锭的面上铸有淳祐年号,所以知道是宋代的物品。善明施舍出去四个留下一个,作为镇山之宝,常常拿出来给人看,可惜又被小偷窃去了。这个说法被详细记录在前任学使吴白华的诗中。我听说后有些怀疑,等看到白华的诗就确信无疑了。众人因为见到出了这样的奇异,就出工出材料建塔。有一个人说要施舍石材却迟迟不拿出来,结果上天显灵用雷斧劈在田中(落地雷),他被震撼感动而如数舍出了石材。于是得以建成了这个巨塔。报恩塔开工于乾隆丁丑年(1757)九月十七日,完工于癸巳年(1773)八月十四日。

    原文:

    噫异矣哉!夫天未有不欲成善果者也。况月江以一僧人而能尽孝于其母,善明又能成其师之志,皆善提种子也。地献花银而天赐雷斧,非其肫诚感动,乌能若是哉?此岂独可以风世,直可以寿世者也。吾忝为使者,有善必录,使者之责也。矧shěn觉林寺之幽奇静胜,更是足记者耶。吾前为潼江守,潼有护圣寺、圣寿寺,皆起而新之。吾亦自信为佛门护法也。因果之说不可知,而孝德可以不朽。吾深喜月江之不负其母、善明之不负其师,而大众之能共成斯胜,以增吾渝之美谈也。

    译文:

    哎,真是奇异啊!上天没有不成就行善的。何况月江身为僧人却能对其母尽孝,善明又能完成其师父的遗志,他们都是善提种子啊。地里献出花银,上天赐下雷斧,如果不是被他们的诚善感动,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此事不仅可以传扬世间有利于风俗,甚至可以延长盛世啊。我身任川东观察使,有善必录是我的职责。何况觉林寺的幽奇静胜之景更是值得记录呢。我此前曾任职潼江守,那里有护圣寺、圣寿寺,我都使之兴起并维护一新。我也自认为是佛门护法。因果之说不大说得清,而孝亲之德可以不朽。我特别赞赏月江的不辜负母亲(养育之恩)、善明的不辜负师父(嘱托之义),以及众人的能够共同完成这件大善事,这些都增加了我重庆的美谈呢。

    原文:

    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四川分巡川东兵备道、加二级纪录六次 仁和沈奇士撰并书

    大清乾隆四十九年次甲辰秋九月穀旦

    译文:

    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四川分巡川东兵备道、加二级纪录六次 仁和(今属杭州)沈奇士撰文并书写

    大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岁序甲辰秋季九月吉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庆南岸下浩觉林寺考略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ili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