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之前有一段时间给辅导员做学院的公众号。项目结束以后,辅导员打趣地问我:你怎么还没申请入党呢?
我还不够成熟,还没考虑好。
得抓紧时间申请了,以后再申请就来不及了。
然而,为什么要这样催这样赶呢。求学道路上这么多时间,不够我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么。
我这学期去旁听过一节党课。按照流程,党课是给通过了积极分子评选的学生上的,而且还要签到。党课有不有趣,不做评论,但是有趣的是满满一堂听党课的人的状态。
一群十八九岁的少年们,和听水课一样参与党课,放眼望去,十个有九个在玩手机或者在写作业。
他们不忘时不时抬头看一眼屏幕,目光呆滞,不知所云,但还是要表示一下自己还是在听课的,给自己一些心理安慰。
剩下的一个人,认真听课,全程不断表示出他的赞同和支持,甚至还记下了笔记。这个人后来被嘲讽为“又红又专”。
最初的时候,申请和报名需要写一份申请书。响应号召的室友慌了神,素来没有太多的想法和认识,这申请如果要自己写,就成了最大的难题。
好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百度文库,那是每一篇文章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还记得中学时期,入团申请书是怎么写的么?那么入党申请书就怎么写。
有趣的是,最后三个人全过了。
在他们搬弄入党申请书的时候我还和我的一个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说,我现在还没有这样的信仰也不够成熟吧,所以我还不打算申请。
从一件事情的本质和根源来讲,入党应该是宣誓一种信仰的神圣的仪式,它关乎信仰,更关乎个人品质。然而在未能仔细思考,长远考虑的年纪,为什么强制拥有信仰,为什么要假装拥有信仰?
2
或许很多东西早已无关信仰了。
当有人在不断强调入党能给我们的前途带来的好处和在个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的时候,它已经无关信仰了。
辅导员在开级会的时候说:
“大家要抓紧时间入党。为什么要入党呢,很多人不是想去科研院所么,那些科研院所都要求你是党员啊!”
于是乎,在这样的蛊惑下,我们纷纷动了心,纷纷开始着手于写一份不知所以的申请,纷纷懵懵懂懂的参与一节又一节党课,然后再参考参考课本和论文,完成一份学习报告,或者考前狂背党课PPT,轻松过考试。
请不要说还有面试可以筛选,我们还有师兄师姐提供的面试技巧:说你该说的,表现你该表现的。
请不要说还有党课和笔试,平时怎么水课怎么过考试就怎么过。
请不要说还有全面的评价体系,在学校里面,全面就是成绩好又干过学生会。
从申请者的角度看,形式即形式,而我们只要结果不要过程。
为什么会这样?
3
从小学到初中,不都是这样过来的么。
小学一年级,会因为看着其他同学入队,戴上“红领巾”而产生失落感。当时成绩不够优秀,又不竞选班干部,自然没有初尝被人瞻仰和赞赏的机会。那时,那些比我“优秀”的同学们,站在礼堂里,队歌是他们的,全礼堂的目光是他们的,家长手中的礼物,也是他们的。
感觉自己因为不够优秀,就这样被世界抛弃了。
我还记得,当初没有入选的时候,我妈不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可能这就是证明了自己就这样输在了起跑线上吧。总的来说就是没有在一年级进队就是走在了别人的后面。
尽管最后没有任何影响,不过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一个特殊的身份能成为优秀的证明,更能获得赞扬和奖励。
到了中学,虽然没有人再关心我是否入团,这都是自己的选择。但是一开始,能够通过入团申请者名额有限,因此,成绩上的佼佼者显然胜出,在有限的资源的争夺战上稳坐第一把交椅。
对了,当我第一次热血沸腾地写下申请书以后,因为成绩不够优秀还是被打了回来。就这样,我眼睁睁的看着成绩优秀的同学最先拿到了团员的档案,内心超级不平衡,虽然我可能也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入团。
也许是因为嫉妒:我不能看上去比别人差。
也许是因为害怕:我害怕因为不具备一个这样的身份而被这个世界抛弃。
4
这样的心理带到了大学,当然就不难理解这样的现象了。
可是对未来的计算与所谓的规划,成为了入党的原因。
我还记得从初中时班主任就强调:如果你是一个党员,你在单位会被重视的。
这话辅导员也说过。
所以我们究竟接受着怎样的观念?
过去,人们崇尚体制,体制内都是铁饭碗。可是在体制内晋升谈何容易,各种规则和条条框框,都有可能限制个人职业的发展。所以那时即便没有信仰,也要多一个身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单位里得到重视和提升。
这样的观念保存到了现在。我们和十几年前一样麻木,一样盲目,一样不知所措而没有信仰。
那时没有信仰却假装自己拥有信仰的人,现在都怎么样了?
这些年被打掉的老虎,这些年被双开过的人,总算是露出了他们禽兽本质。
他们贪婪,却十分善于掩饰。他们内心空虚,却有三寸不烂之舌。
《人民的名义》最开始,这位贪官就摆出了他思想觉悟很高的一面。
然而当真相揭露的时候,一切看上去政治正确的虚伪都被击破,撕开人形的皮,露出兽的虎背熊腰。
曾有一时,制度出现漏洞和疏忽,那些内心空虚的人对此动了邪念,将自己包装地完美无缺,以示自我修养和崇高的信仰。
可是最后呢?他们利用着别人的信任,利用着别人的资源,利己谋私,给远方的人带来的又是怎样的痛苦和不公。
这实际上,是一群缺失信仰的人,做着最需要信仰、原则和底线的事。
5
曾有一段时间我们不断向自己提问:国人是不是缺失了信仰?
我想缺失信仰不是什么很可怕的事情。真正可怕的,是假装自己拥有信仰,而且还伪装的完美无缺。
特别是当评价体系僵化,能让伪装变得简单。
比如成绩,可以成为初露锋芒的筹码。
比如一份党课的学习报告,可以成为学习成果的证明。
再比如,学生干部经历,可以成为一个人能力的最好见证。
但这其中,能有多少人真正热血、真正赤诚、真正拥有那样的理想和信念?又有多少利己的成分,只是往自己的简历上再添一笔,以至于可以在竞争过程中脱颖而出?
刚说到十个人里面,一个在认真听的,是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后来跟我说他听完挺有感触的,至少吧,知其所以然,知其来由和历史,原来一开始有这么一群和我一样热血沸腾的人,改变了这个世界。
我们还可以相信,我们还可以认知,我们还可以慢慢构建自己的价值观和认知世界的体系。信仰很神秘也很高尚,我们终有一天,真的拥有发自内心的冲动和执着,去奉献,去用善良拥抱这个世界。但或许,不一定是迷茫的现在。
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哪个不会经历着迷茫,在未能成熟之前,不见得所有人都拥有信仰。但是可怕的是跟风而行,在懵懂的时候应付了事,辜负的不仅是自己的信仰,还有他人的信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