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种经历:
想要早睡早起,没几天就会放弃;
想要跑步,却总是坚持不下来。
有人说,这是自己不够自律,应该找人督促。于是,很多人热衷打卡社群,过着打鸡血的21天。
当然,最后结果并没有那么好。因为一旦结束,就开始报复性反弹,比如本来想早睡早起,结果直接熬个大夜刷手机。
为什么改变这么难? 是哪儿除了问题?想要有改变,什么是科学有效的方式?
笔者的观点是:
不要自律,要掌握自己的规律。而自己的规律实质就是情绪规律。
01
改变不靠意志力,而靠情绪;
为什么flag立了就倒?为啥许多完美计划难以执行?
先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
有段时间我的目标是培养英文阅读习惯,我的策略是一定要坚持英文书籍读起来,第一天读一页,第二天读一页,每天都坚持这么一点,往前够一点点,很快就可以一天读上五页了。
很不幸,第五天之后,我就再也不读英文书籍了。
后来我才意识到,人的改变不靠意志力,而是靠情绪。没有人能真的“每天进步一点点”。
很多人都听过这个隐喻,人体就是一个大象和骑象人。
大脑是骑象人,他虽然眼睛好,方向很清晰,但他本身没有体力;
潜意识是大象,你真正的改变都是依靠大象来改变,而骑象人只能做指引。
明白这个道理,我把目标调整成了“打开英文书籍眼睛瞄几眼”,愿意就多瞄几眼,不愿意就少瞄几眼,,只要瞄上一眼就算赢。
好好的爱自己的大象,让它做最轻微的一步,然后让周围的环境去推动它。
顺着这个思路可以发现,大部分改变没有实现,是因为一上来就把目标定的很大,大象一看到大任务时候犯难闹情绪不肯动了。
你要把你的目标缩小到不可能失败位置。
02
情绪困扰轻重程度因人而异,处理方法也是各有不同
朋友小王面对手机瘾问题很是情绪困扰,一直想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他看过很多名人大咖支过的招:
比如把手机放在视线看不到的卧室外的场景设置法;早起两、三小时再痛快刷手机的助推法;下班回家改换智能手机为简单电话功能的黑白手机等等,结果无一例外失败。
小王很困惑,为啥别人都能够用这些方法妥善处理手机瘾问题,而自己却不能?
因为每个人从小原生家庭背景不一样,成长环境不一样,性格不一样,都会造成方法使用的效果差异性。
小王最终意识到,从心理学角度看自己婴儿阶段的口欲期被父母忽视的厉害,导致潜意识中挤压了太多负面情绪能量,导致长大后即时满足的天性尤为激烈突出,能量被憋的厉害,情绪一触即发,因此他自然就面对刷手机这样的感官刺激欲罢不能。
那么,小王就需要滋养疗愈自己的内在创伤,要腾挪专门的充分的时间段延后给到一定的内在即时满足需求,即尽情释放被压抑的负面积压的情绪能量。
03
情绪也可以是一大高级生产力
李笑来老师当年为了进某方当老师,要考TOEFL/GRE,要背两万多个单词。这一听就是苦差事。一般人基本情绪崩溃。
笑来老师后来想到一个办法,据说当时在某方年薪百万,那...一个单词就相当于50块钱,一天背出一百个单词,就能赚上5000元!你能想象在那个九十年代,一天赚上5000元人民币是什么心情吗?
因为赋予了任务的不同意义,让任务变得好玩,有意思,能激发内在动机,这个时候情绪也变得高亢积极了起来,不再抗拒这个原本应该很艰巨的任务。
所以,想尽办法给予任务正面积极乃至伟大的意义,让情绪也能变成超级生产力!
最后的话:
回到开头的问题:
为什么改变的想法很多,但结果很少?
因为你不了解自己的规律,一味用别人的思路自律。
你的大象老不乐意了,躺平不走。
你这个骑象人,被压在下面,气都喘不上来。
所以最重要的不是遥远宏大的目标,不是路的尽头,而是开始走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