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Ultraman,他目前正在读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本篇文章中,他分享了他对时间记录法实践的收获。——李长太
很多人都看过《奇特的一生》这一本书,并且都惊讶于柳比歇夫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他不仅取得了生物学上的成就,还把自己的生活与家庭平衡得井井有条。相信很多人读了这本书以后,也下载了诸如ihour、爱今天、时间块之类的时间记录app,开始对自己时间的疯狂量化。
但是毕竟世界上只有极少数的柳比歇夫,我们绝大多数人还是该怎么工作就怎么工作,而我也是坚持记录了两年半左右的时间日志后,发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并没有变得像柳比歇夫那样极度高效率。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吗?下面我会借此谈一谈,如何通过时间记录来接受自己的普通,并且从普通中做到自律。
一.记录是第一步
我以自己考研的时间记录为例子,经过“时间块”app的记录,我大概统计出来了每门课的复习时间,以及考研期间浪费在玩游戏刷手机等等上面的时间
首先,大家看到,即使是考研如此紧张的时间段里,自己还是花了好多时间玩游戏,玩游戏的时间加起来已经有140多小时了,相当于自己失去了6天的复习时间;还有,吃喝睡觉消耗的时间也相当多,让自己不得不怀疑自己的生活作息是不是需要调整了。
当大家看到自己准备考研的时候,仍然花了这么多时间在看似不应该花的地方,有没有觉得相当内疚而自责?说不定省下来玩游戏的时间,可以多做一堆数学题,帮自己提升10分呢!但是大家往往又做不到柳比歇夫那样子的自律,最多打鸡血刷题一个星期,就又回到之前浑浑噩噩的状态了。
二.接受而不是自责
怎么办?这个时候最需要的不是自责,而是接受自己的效率和节奏,并且最好不要打乱这种节奏。大家有没有算过这样的时间账:每天花10个小时在考研上复习1个月合适,还是每天花5个小时在考研上复习2个月合适?当自己知道自己每天最多花5个小时集中在复习考研上的时候,就应该选择后面那种方案,而不是希望自己打了鸡血后用最后的一个月冲刺完毕。
如果觉得自己复习的时间比别人少,还是放心不下,那我就在这里介绍一个小技巧:按照剩余时间的80%来计算可利用时间。比如说自己离考研还剩下100天,折算一下就是80天的可利用时间。假如自己距离做完所有的模拟卷还需要400个小时,那么每天就最好花5个小时来做模拟卷。
三.为什么考完试就要玩游戏?
其次,时间记录还告诉我们这么一个道理:把休闲娱乐打散到每一天或者每一周,其效果要比玩命学习半年然后假期疯玩的效果好得多。(正如没人会像上面显示的那样,在复习考研的时候用8-9天永久搞定数学)大家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体验:大学前16个学期轻轻松松,考试周通宵达旦复习,考完试后立刻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考试带来的熊猫眼不仅没得到休息,相反又被影音游戏进一步加重了,顺带着一起增加的还有肥宅的体重。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在肥宅道路上渐行渐远的恶性循环呢?第一,接受自己玩游戏、刷手机的行为,并且尽量放到一天中固定的时间。比如说自己一天看手机限制在3个小时以内,只要不超过这个数字,自己就不会有过多的心理负担。第二,既然自己都统计出了自己每个月花在游戏上的时间,那么就像设置收支预算那样去平均分配到每一天,或者一周两三次,不要想着彻底阻绝游戏——大家中学时候是不是都有电脑课上偷玩游戏的经历?不仅没耽误学业,一周玩那么两次不也挺开心的吗?
四.总结
总之,像柳比歇夫那样无可挑剔的时间利用效率,我们一般人一时半会是达不到的。但是,整理一下自己原本毫无规律的作息、脉冲式的努力与决堤般的偷懒,是并不比按照课程表上课难多少的——大前提是知道并接受自己的效率,然后再制定计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