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性思维由三巨头,第一巨头就是僵固型思维。
什么是预测一个人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也许你会觉得是能力,很多人都这么想。
人们设计了很多测试,来了解一个人的能力。你入学会有入学测试,找工作也会有各种职业能力测试。
和谐能力测试背后都有一个假设:人的能力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应该根据能力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然而在现实中,你会遇到一些人,起步时能力平平,却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不断进步,最终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你也会遇到另一些人,看起来很聪明,却会因为某道坎一蹶不振,逐渐泯然众人。
僵固型思维的主旨是告诉你,能力无法预测一切,有时怎么看待能力比拥有的能力本身更重要。
僵固型思维导致“脆弱的高自尊”
我大学的时候,见过一个同学,可以说脑子很聪明,他们小县城,考上大学的人不多,于是就把她放到了荣誉墙上,对她说,你很聪明,到了大学一定能诶母校争光。这让她心理压力很大,仿佛被人束缚在了一个高位,上不去下不来。
学校里到处都是牛人,让她觉得自己很普通,各门学科都不算突出。
大一学期末,她的微积分挂了,牛顿研究出的这个课题害惨了无数大学生,挂科的人其实很多,也包括我,只要补考就好了。
我们一起学习复习,但她觉得自己怎么都学不会,怎么也不肯学了,甚至都不愿意尝试。两次补考都放弃了。只好眼睁睁看着我们用半桶水的微积分过了补考。
她不愿意向老师同学求助,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她有科目不及格,每天呆在宿舍不肯见人。有学弟学妹加微信,询问考试和大学情况,都被拉黑了。
我发现有很多人包括以前的自己都属于天资不差劲,但也容易因为一点挫折一蹶不振。
在这个阶段我们把“自我”放的太重了。
一帆风顺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很厉害,遇到挫折时,又很容易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无论怎么评价自己,好像都特别在意自己的表现,特别关注别人怎么看待自己。
他们都有很重的证明自己的包袱,这种心理状态可以称为“脆弱的高自尊”。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脆弱的高自尊呢?有一种解释是,这种人肯定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太多批评指责,所以变得不自信了。
我们都听过一种说法,说表扬和赞美能培养一个人的自信心。可是仔细想想好像也不是,脆弱的高自尊者成长过程中并不缺少肯定和表扬。他们中很多就是在表扬和赞美中长大的。
什么让他们在挫折面前表现的脆弱呢?这就是僵固型思维。
2017年的时候,腾讯创始人之一的陈一丹先生创设了一个一丹奖,奖金达到3000万港元,是诺贝尔奖学金的三倍,是全球最大的教育单项奖。
而2018年的一丹奖就颁给了成长型思维和僵固型思维的提出者——斯坦福大学的卡罗尔·德维克教授。
夸孩子努力比聪明更重要
为了考察表扬对孩子的影响,德维克教授找了几百个小学初中的孩子,给他们做10道容易的智力测试题。
当他们完成智力测试题之后,一部分学生被夸聪明:哇,你做对了8道题,你太聪明了!于是这部分学生被放到了有才的位置。
而另一部分学生被夸奖努力:哇,你答对了8道题,你一定很努力。
结果出人意料,那些被夸聪明的孩子,在接下去的测试中,大多不愿意再选择更难的题目,哪怕这些题目能让他们学到新知识。
当研究者安排了一些很难的题目,所有孩子都表现不好的时候,那些被夸聪明的孩子,对解难题再也没兴趣了,他们的表现也急剧下滑。即使重新做对了一些容易的题目,他们也无法重拾信心。
甚至最后,当研究人员让他们在试卷上写下他们做这些题目后的分数和感受,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学生,有40%左右都撒了谎:他们虚报了自己的成绩,而且都报高了。
相反,那些被夸奖很努力的人,却越挫越勇,他们保留着对解难题的兴趣,表现也越来越好。
这个研究是颠覆性的,它证明了:跟我们所想的不同,夸孩子聪明不仅不会增加孩子的自信,还会削弱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为什么表扬孩子聪明和努力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别?德维克教授解释说,表扬聪明和表扬努力激发了不同的心智模型。这里面包含了心理暗示。
表扬聪明其实暗示了:人的能力是相对固定的,解难题只是证明你聪不聪明的方式。
一旦孩子接受了“人的能力是相对固定的”这样的观点,而他们又被夸聪明,那他们自然会努力维护聪明的形象。他们的注意力不在挑战任务本身,而是对自我的关注。这就是僵固型思维的特点。
相反,表扬努力却暗示着:人的能力并非固定的,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既然人的能力不固定,他们不需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包袱,自然把目光专注到努力上。
关注自我证明,还是关注能力成长,是成长型思维和僵固型思维重要的区别。
一个有僵固型思维的人,在面对挑战时很容易放弃,因为他会担心困难的任务证明他不行;而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却欢迎挑战,因为他会把挑战看作成长的机会。
僵固型思维的人,觉得努力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如果你需要努力才能做成一件事,说明你的能力不够,所以就算努力,他们也会偷偷努力;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则以努力为荣,因为他们觉得努力是激发能力的手段。
他们对批评的看法不一样,僵固型思维的人容易把批评当成对他们本人的负面评价;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容易把批评当成一种帮助人们改进的反馈。
看到别人成功时,僵固型思维的人会把这看作是自己的失败,如果别人做到了自己没有,那就证明了是自己不行;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却更乐意从别人的成功中学习,吸取别人的经验,把这变成自己经验的一部分。
与真实的世界互动会促进自我发展
说到这里,也许你已经明白了,僵固型思维的本质,是一种防御型心态,有僵固型思维的人,会把注意力从怎么做事转移到维护我很强的自我形象上面。
这背后也有人际关系上的不安全感,探索世界和能力发展常常需要一种安全感为基础。
僵固型思维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人生假设:我自己的价值是由别人来评价的。我只有表现的好,别人才会觉得我是有价值的。这种焦虑自然就会把我们的目光放到自我证明上。
自我其实是一个调节器或者维修包,当一切运转良好的时候,我们不会有太多的自我关注,而是会把生命的能量投射到世界本身。
世界向我们提出问题,我们努力的解答问题。这时候我们的能力在我们与世界的互动中逐渐成长,我们的自我也在这种与世界的互动中逐渐丰富起来。
但是当我们感到不安,我们就会把注意力投射到自我上,我们会问自己:我是什么样的人?别人会怎么看我?我这么做是对还是错?
我们想通过接打这些问题来发展自我,实际上,因为没有和世界的真实互动,自我的世界反而停滞。
所以我们都应该在与世界的真实互动中发展自我,而不是死守一个僵化自我的概念。
无论这个自我概念是聪明、能干、懂事还是别的,也无论这个自我概念的评价来自于父母、老师、领导还是爱人。
请记住,如果你相信变化,那么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不重要,你会怎么发展才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