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知道习惯的重要性。而每一个杰出的人,总是有一系列的好习惯相辅相承,他们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每天坚持阅读和学习,或者每一天都锻炼身体。
而更多的人,则是一身坏习惯缠身:睡觉睡到自然醒、长时间刷手机、玩游戏、暴饮暴食、做事情总是半途而废……
最近读了查尔斯·杜希格《习惯的力量》,书里提示了一个惨痛的现实:
习惯不能被消除!
习惯不能被消除!!
习惯不能被消除!!!
重要的话说三遍!
所以,如果你寄希望于戒除某一个坏习惯,那必然是失败的!
如果你有深恶痛绝的坏习惯,那这样的现实可能让你难以接受,但如果是一个让你引以为傲的好习惯,你会更加庆幸拥有了它。
但不幸的是,我们大脑的习惯动作机制却并不会区分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
在《习惯的力量》这本书中,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尤金‧保利在晚年患上了病毒性脑膜炎,虽然通过一系列的治疗保住了性命,但却被病毒侵害了部分大脑组织,导致他的大脑中有一个核桃大小的空洞,最终,尤金的记忆力出了问题,他只能记住不超过两分钟内发生的事情,因此,他不停的向医生做自我介绍,不断做着一系列重复的事情。总之,发生的一切事情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
但怪事发生了——
研究人员让尤金画出自己家里的布局图,尤金画不出来;又让尤金说出家里的厨房在什么位置,他也说不出来。
然后,研究人员问尤金:如果你饿了,会怎么办?
尤金站起来,径直走到厨房,打开冰箱,翻出了他喜欢吃的培根和坚果。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画不出自己家里布局图的人,显然根本不记得自己家里的路线,那怎么能够找到厨房,甚至在冰箱里找出自己喜欢的食物呢?
习惯运作机制
研究人员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最终在尤金身上弄清楚了习惯动作的机理——
在一系列的行为在培养成习惯之前,我们需要通过刻意的思维模式去完成它。
而在这些行为重复了一定数次之后,记忆取代思维成了新的执行模式,也就是说,再次执行这件事情时,我们只需要在记忆里找到正确的步骤,然后执行。
最终,这些行为形成习惯,这时连记忆功能都不需要了,你的身体自动就会执行这些行为。
因此,习惯的培养,是一个“从思维到记忆,最后再到习惯”的过程。
对于习惯的存储和控制,是由大脑中心一个名为“基底核”的器官在发挥作用。
任何一个习惯,都包括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三个因素。
在你暴饮暴食时,你受到脑子饿的暗示,然后做出吃东西的惯常行为,最终得到吃饱后的满足感作为奖赏。
但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一个习惯一旦形成,就无法被消除。也就是说,你无法戒掉你的坏习惯。
但是,你可以用一种新的行为模式来取代旧的行为模式,以此改变原有的习惯。
如果你有暴饮暴食的习惯,并且想戒掉这个习惯,那么你的出发点就错了,当然不可能成功。
正确的作法是:
当受到肚子饿的暗示时,用新的惯常行为来代替原有的吃东西,比如喝一些水,吃少量的水果,最终得到同样的奖赏。
而这就是改变习惯的黄金法则——
要改变习惯,你必须留住原有习惯回路中的暗示,并且提供同样的奖赏,但要插入一个新的惯常行为。
那这些习惯是怎么来的呢?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呢?比如我们总是半途而废,学习过很多东西,有一段时间学过咖啡,研究过后又不喜欢了,又过一段时间研究烘焙,学会之后又放弃了,又有一个阶段喜欢上了乒乓球,结果又没有坚持多久。那每次去做那一个事情的时候,一定都是有原因的,可能都是为了躲避某些什么事情,或者是心理有个没有疗愈的伤。我们用OH卡来觉察一下,都是怎么一回事呢?
练习:六张土著卡造句子,这个模式给我带来的好处是……有耐心,慢慢的发现这个好处是从什么时候哪个事件来的,觉察开启破处旧模式之旅,久而久之自会有效。
土著卡A,伴侣卡六张,我觉得我们的问题是……
伴侣卡伴侣卡六张,我觉得我们的问题不是……从这12张牌中去发现,去松动那个我一直以为的问题,化解这个障碍,找到真正的问题。
伴侣卡B,如果经常做一件事情半途而废,三分钟热度,找不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或者特长。
3张人像卡造句,做……(半途而废的某件事)的时候,我是……(看卡直觉)的。看看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人像卡自然环境卡三张,我总是做那些事,又半途而废,真正要躲避的是…(看卡的直觉)
自然环境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