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这本书有4篇故事。
看完后才发觉,原来,这4篇就是一个圈,一个人生中永远也走不完的圈,春夏秋冬,轮回不止。
我们穷尽一生去寻找,却一直都活在这个圈里。
这4篇故事在我心中,难分高下。
春天篇里我看到了希望,
夏天篇里我看到了黑暗,
秋天篇里我看到了纯真,
冬天篇里我看到了重生。
你问我哪一篇故事最好看,我答不出来,因为它就是人生中一个完整的存在体,无法分割,是每个人的必经路程。
《春天的希望——肖申克的救赎》
在这所肖申克监狱里,有信念、坚持、正义、友谊、自由和希望。
故事中的主人公 安迪•杜佛兰,是一名银行家,他被冤枉杀了妻子和妻子的情人而入狱,判了无期徒刑。在别人看来,人生早已成定局,看不到一丁点的希望,但是安迪却将这颗希望的种子埋藏心底,直至开花,最终获得了自由。
安迪知道自己背黑锅而入狱,跑去找监狱长,反而招来一个月的禁闭,那时候他心中的希望破灭过一次,让我泪目;
准备越狱前,对好朋友瑞德谈着自己的梦想,希望在墨西哥的圣华塔尼奥拥有一间小旅馆和一艘旧船度过余生,让我泪目;
瑞德第三次申请假释,对自由已经不再渴望,他甚至认为自己就该待在监狱里,更是让我泪目。
安迪原本可以过着幸福的生活,却失去了心爱的女人,还被冤枉入狱;进监狱后被“监狱三姐妹”折磨,日复一日地挨打和性侵;在监狱里关了整整20年……
试想一下,这要是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会受不了打击而精神失常吧。
在入狱后安迪拜托瑞德弄了一把石锤,瑞德认为需要600年才能挖通的地道,安迪坚持挖了19年,就挖出一条通往外界的逃生之路。他爬过满是污水的河道,向着梦想中的太平洋前进。他终于获得了自由,让我敬佩;
十几年间换了3次海报,将海报贴在墙上,挡住他在别人入睡之后挖的洞,第二天早上再把那些碎石藏在衣服里,倒在操场上而不被发现。他的缜密,让我敬佩;
为扩建图书馆,每周写一封信给州议会, 一写就是六年,他没有放弃,又开始一周写两封信,此后图书馆每年都能收到约五百美元的补助。他的坚持,让我敬佩;
帮典狱长洗钱的时候,他利用制度的漏洞创造了一个虚拟人物,有出生证明和各种证件,逃出监狱后使用这个人的名字和身份,所有人都找不到他。也就是说安迪已经消失了,但是他以另一个身份重获新生。他的聪明,让我敬佩;
把典狱长反锁在门外,通过广播给所有监牢里的人播放了一张唱片,让所有人享受那一刻的自由与光芒。他的大胆行为和那份对自由的追求,让我敬佩;
他心怀希望,还把希望传递给他人。他扩建监狱,改善狱友的精神生活,帮助狱友考取文凭,把监狱变成更好的地方。要越狱之前,担心瑞德对生活失去希望,给了他一个新生活的邀请。他心中的爱和希望,更是让我敬佩。
如安迪所说:“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让你自由。”他做到了,成为第一个逃出肖申克监狱的人。
也许你会觉得,安迪很幸运,至少他逃出去了,而其他含冤蹲监狱的人注定要在牢底坐穿。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无罪,有的也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安迪的隐忍和谋虑,而是像所有人一样屈服于命运,抛弃“希望”,那安迪就不会有自由的那一天。
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
“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小说里有个被关了一辈子的老人——布鲁克。50年的监狱生活把他的锋芒磨光,他喂养小鸟,做着图书管理的工作,给狱友送书,悠闲地生活着,似乎觉得被关在监狱里不是一件痛苦的事。那是因为,他已经完全适应监狱生活,变得服从于监狱体制了。
他总是一副温和慈祥的样子,唯一一次失态是在他得知自己即将要保释出狱的时候。他把刀架在狱友脖子上说:“只有这样才能继续留在监狱里”。
所有人都想逃离这里,而他却拼了命想要留下来,多么可悲啊……
老布鲁克 让我痛心出狱后的老布鲁克为了生活,去便利店打工。高龄的他手脚不便,记忆下降,连最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好,老板也不喜欢他,对生活充满失望的他选择上吊自杀,在自缢的木梁上刻下一句话:“Brooks was here”(布鲁克来过)。
没有人注意过上面的文字,直到瑞德的到来,懂得老布鲁克的无助,在上面也刻下了自己存活过的痕迹。
瑞德出狱后和老布鲁克一样彷徨。上厕所时,都会下意识地向上司报备一声,长达40多年的监狱生活在他身体里留下了难以抹去的习惯。
就如监狱长说的话:把思想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
瑞德也想过自杀,但他比老布鲁克幸运,因为有安迪这样的朋友。他去了安迪在狱中时告诉他的地址,找到了安迪留给他的信和钱。
信上有这么一句话:“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
于是瑞德决定去找他,他说:“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像我梦中那样的蓝。”
我想,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肖申克监狱。自己画地为牢,圈在里面,想越过高墙出去,却又被现实残酷地打回原形。
我们都是老布鲁克,他束缚在监狱的制度下,而我们束缚在社会的各种教条下。现实生活中都是现实人,又有谁会为了追求“月亮”而丢弃“六便士”呢?应该很少吧。
我弟弟是个初中生,我曾向他疯狂安利这本书,他也确实去看了 。可是这个年纪的他不是很能懂这里面想表达的是什么。我说等你高中或者大学时,再重读这本书,你理解的也就不一样了。
我是在大学时期读的这本书,如果是更早之前的我,我也会和我弟弟一样似懂非懂。人在不同的年龄段、生存环境下,所能理解的境界也就不同。就像成长一样,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我看完原著小说,也去看了电影。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幕是:瑞德终于冲破了自己内心的束缚,踏上了勇敢的旅途,去往太平洋沿岸墨西哥的圣华塔尼奥,去迎接他的希望。
那是一座特别美丽的小岛,安迪在甲板上工作,看见瑞德迎面而来,他们相视一笑,互相拥抱。
那一刻,真的特别美好。
美好的希望永存……
投稿:【山川异域】推文不看权重,优秀应被看见,你我理应遇见!
投稿:岁月拾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