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面对事物的发生而本能做出的反应就是有“我”的想法,就是一种自我的保护和反射的“私心”。但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善,也是骨子里的自然反应,若非要论对错,那就可以试着用本我的智慧来甄别一下。
首先凡事有度,过了就不一定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了。
对自己好,或者有事先想自己,不一定是自私,也不一定是错。
以前听过一句话“人不为(wei二声)己天诛地灭。”很多人会以为说:人如果不为自己谋利着想,谋权,就会遭到天地诛杀,甚至当成了自己自私自利的借口。
这句话中,也许有对当今的一种感叹,有对利己分子的蔑视。其中真正的含义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吧。
其实我了解到的“私”,是为己。这个“己”是告诉我们,名利不是己的,甚至连同爱人,家庭都不是己的。
以前刚听到这句话时,觉得不可思议,甚至不能理解到生气“我生的娃不是我的,我赚的钱不是我的,我的另一半不是我的,那什么是我的?”善知识回答“唯有功德业随身。”
我们常听“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真正为“己”,则是不断提升自我德行修养,淡泊名利,举止合度,否则德不配位,也就很难在天地间立足。
比如有的人吸毒,使得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乐,面临着痛苦和不幸;有的商人为了谋利,在食品中添加不利人体的东西,表面为己实则害己......
换个角度看世界,分享一个故事
一名流浪汉躺在公园的长椅上,有人路过时给了睡着 他100元,流浪汉醒来后看到手中的钱很开心,于是就那这个钱买了毯子和枕头。
这时,有一个满脸愁容的人来到公园,流浪汉走过来询问她不开心的原因,当他得知这个人因家中孩子患病而发愁医药费之后,流浪汉就拿着刚刚买来的毛毯和枕头离开了。
过了一会,流浪汉回来了。他抱着的毛毯和枕头都不在了,手里拿着100元递给愁容满面的人说“你比我更需要这笔钱。”原来,流浪汉退掉了刚刚买来的毯子和枕头。
这是真正的善良。
真正的善良也是一种尊重。
《礼记》中“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真正的善良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懂得尊重。
善良的表现有多种,重要的是要问自己,起心动念了吗?有没有做到无我,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