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评文惠书屋策略大本营2:自由,平等,友爱。
读书心得||品读余华《活着》,探寻一把求解困境中生存答案的钥匙

读书心得||品读余华《活着》,探寻一把求解困境中生存答案的钥匙

作者: 朱朱哥弟 | 来源:发表于2022-06-20 07:40 被阅读0次

    文/朱朱哥弟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简书,文责自负。

    ✔  读书有用,心不会乱。

          ——作者关于阅读的启示

    ✔  活着最大意义就是非苟且、不抱怨,勇毅地活下去。

      ——作者阅读《活着》启示

    引言:

    《活着》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现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品。

    该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2008年5月第1版,受到国内读者广泛欢迎,2010年10月和2012年8月又先后2次再出版,在国内印数达到500万册。

    网图

    这是一部描绘中国在经历了长期封闭的封建农耕文化后,以福贵及其家庭为代表广大南方农村农民,在一个物质条件无限匮乏的年代学会如何生活的赞歌。

    余华,1960年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经出版长篇小说4部,中篇小说集6部,随笔集4部。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等。除在国内拥有大量读者外,余华的作品也深受国外大量读者的追捧,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等国出版。其中以《活着》反响尤为巨大,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余华被誉为是中国最享誉世界的作家。

    促使我阅读长篇小说《活着》的原因,那是今年6月份的事,一是邻家在读初中女孩的一句话让我久久不能释怀。二是《活着》这部长篇小说充满震撼和极富挑战的书名吸引了我。

    邻家女孩在一所中学读书,马上要迎接初升高考试,可家长看到的是,女孩对迎高升学不在状态,好像考试升学不是自己的事。为此,家长十分焦虑,邀请我一起吃饭,让我这个在邻居眼里的大秀才开导开导。

    邻居女主人絮絮叨叨,大概意思就是讲升学的重要性,说升学对女儿人生重大意义,等等。没想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邻家女儿的一通见解,让我这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大跌眼镜。

    女孩显得很不耐烦,满不在乎地来了一句:“只要钱能办到的,那就不叫事!除了生死,别的都是小事!”

    邻家女儿是独生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上学有车送,放学有人接,逢年过节兜里还有花不完的零花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在她眼里,钱是万能的,却不思考父母的钱是怎样来的!她没有面对和经历过生死考验,却敢堂而皇之大谈生与死。

    女孩的“三观”着实让我感到吃惊,我扪心自问,是社会环境的现实影响,还是家庭教育的影响使然?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语非常令人震撼:“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父母有多大成就,给予孩子多少金钱和资源,而是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

    邻家女孩是幸福的,而且也是幸运的,她活着的这个时代,是一个物质和精神条件十分丰盈的时代,是一个国外经常发生瘟疫、饥荒和战争而国内平安、祥和的时代,是受到为了国家安宁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健康而愿意牺牲自己利益的一群人保护的时代。

    相比而言,小说《活着》的主人公徐福贵及其家庭就没有那么幸福,而且没有那么幸运了。

    01  创业难、守业难,再创业更难上加难,《活着》是一部开展青少年教育的现实主义题材

    祖宗上有阴德,留下殷实的家业,徐福贵得以从小到大吃的是大鱼大肉,穿的是绫罗绸缎,徐家还使唤上了佃户和佣人,上辈祖宗艰苦创业,积累下几间瓦房和上百亩良田的家业,用福贵父亲的话是:“从前,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后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我们徐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作为农耕时代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家庭,靠泥土里聚财,靠几只家畜发家,何谈容易,创业艰难由此可见一斑。

    创业的祖先已经远去,而作为守业人,福贵和他的父亲,坐吃山空,吃喝嫖赌挥霍家业,最后终于被福贵一把将家财田地在赌桌上轻易奉送给他人。

    家道中落,一贫如洗,一夜间,徐家又变成了穷光蛋。

    “到了我手里,徐家的牛变成了羊,羊又变成了鹅。传到你这里,鹅变成了鸡,现在是连鸡也没了。”徐福贵爹说到这里嘿嘿笑了起来,笑着笑着就哭了。他伸出两根手指头:“徐家出了两个败家子啊!”

    徐家败了,徐福贵也没有了往日的少爷威风和一掷千金的豪爽。

    家境败落就不活了吗?

    不,要照样活下去。

    不过,这个活的样子是另外一种样子。

    徐福贵白手起家,从头开始再创业。

    可等待他们的是,接踵而来的“无名”的命运打击,经历国内战争、土改、“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革命、包产到户等运动,等福贵有一只鸡变成两只羊、由两只羊变成一头牛的光景时,他先后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悲伤,父母、妻子、儿女,还有女婿和外孙相继离世,最终只剩下孤独寂寞的福贵,和那只被福贵唤作“福贵”的老牛在田地里相依为命。

    但欣慰的是,福贵虽然有着种种恶行,但是在社会大背景下,尤其在被福贵看做“无名”的命运打击下,还是学会了如何生活。

    02  作家应具有追求真理的世界观,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他赋予作品展示高尚的使命和决定着作品的社会价值

    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作为一名驰名中外的作家,余华毫不掩饰自己的世界观,为每一位尝试描写社会生活,成为一名作家,提供了正确对待现实社会大千世界的基本态度。

    余华说,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

    在余华成为一位高尚的作家之前,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一位愤怒和冷漠的作家,因为他始终不能摆脱与现实的紧张关系,这使他非常纠结。

    小说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一句话,来源于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并不是完美的。就如余华所说:“作家要表达与之朝夕相处的现实,他常常会感到难以承受,蜂拥而来的真实几乎都在诉说着丑恶和阴险,丑恶的事物总是在身边,而美好的事物却远在海角。”

    如何处理好小说与现实的关系,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徐福贵面对悲惨命运面前,始终没有一句抱怨的牢骚话。

    甚至《活着》小说中出现的诸多人物,比如,从小因得病发烧致聋哑的女儿风霞,从小帮助父亲下地劳作、帮助母亲操持家务,还经常被别人欺负,吃不饱穿不暖,她依然出落得亭亭玉立,乐观自主追求婚姻,笑脸对待艰辛的生活。妻子家珍,几乎一生中没有发过脾气,对待福贵和两个孩子,尽心尽责,贤妻良母,也从未抱怨贫穷潦倒的日子。

    牢骚和抱怨改变不了现实,更不能消灭现实存在的环境。

    福贵一家的生活,诠释了活着的最大意义,就是非苟且、勇毅地活下去。

    余华说:“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求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者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在阐述小说写作动机时,余华说:“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余华说:“我感到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高尚的人,成为一名追求真理的作家,无疑,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是一部难得的教材。

    我们在面对这个复杂而纷繁的世界时,如何做一个活的清醒、通透和自然的人,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03  关于阅读的启示——心不会乱

    阅读不仅让我们长知识,明事理,还让我们在应对纷繁复杂内外环境时,有方法、有智慧,做到游刃有余。

    我想用《雪中悍刀行》中轩辕家族老三与老大的一个对话场景作为今天文章主旨的结束语。

    一日,老大轩辕敬诚端坐书房,精心研读,老三轩辕敬宣踏门而入。

    问:“大哥天天读书,读出什么

    来了?”

    答:“读春秋大义,读众生碌碌,

    读是非曲直,读大道无形。”

    问:“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

    答:“有用,心不会乱。”

    友友们,如果您有机会阅读了余华《活着》,是否也对人生活着的意义有了新的启迪和认识,欢迎留言交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心得||品读余华《活着》,探寻一把求解困境中生存答案的钥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id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