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6日,市教育局组织了一次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培训结束后,要求参训教师完成一篇基于本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例分析报告,以下是我的作业。
《点亮孩子的心灯,驱走心中的黑暗》
人的一生,会遭遇许多心理困惑,中小学生的成长更是如此。有的孩子存在“上学恐惧症”“学习障碍”“考前综合症”;有的孩子苦恼于和老师同学关系紧张;有的孩子为学习成绩不好而焦躁;有的孩子走不出孤独苦闷的沼泽地。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当遭遇心理困惑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怎样为他们点亮一盏心灵的明灯?
有研究发现,中小学生心理轻微失调主要集中于学习和人际交往两方面,中小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心理困惑主要体现为厌学。厌学心理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其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没有兴趣,在课堂上有打瞌睡、闲聊、侵扰、闲荡、发呆、玩铅笔橡皮等文具、做其他的事等行为,在课外不做作业、不触碰书本等学习用品。长此以往,到高年级后,学生的学习问题会滋生出很多其他的行为习惯问题,甚至是精神方面的问题。
接手新的六年级班后,我发现班上的小博同学学习习惯很差,课堂上经常走神,如果老师不提醒,一块橡皮可以捏过来捏过去一节课。经过老师提醒后,也只能坚持几分钟。每次布置的课堂作业,他都不能按时完成,上交的作业字迹潦草,有些根本看不出写的什么。交上来的家庭作业全是空本,没有一个字。多次催促未果后,我们发现孩子害怕和老师交流,不敢正视老师。平时上课除了之前的小动作,会使劲拉扯自己的头发,不久后,他的头发被拉扯出了斑秃。
经过家访后我得知,孩子刚入学时是爷爷奶奶照顾的,孩子每天都不知道家庭作业是什么,回家后也不能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逐步地落了下来。发现这个问题之后,他的妈妈辞去工作,专门在家照顾他,结果孩子的不良习惯已经养成,妈妈也一时难以帮助他纠正,只要看到他不好的学习行为,就会严厉的批评他,甚至有时动手打他,孩子对学习越来越恐惧,再也没有了主动学习的态度。如果学校老师逼得急了,就胡乱地抄写了事。见此情景,他的妈妈再次出门打工,把他完全交给了爷爷奶奶。
我把孩子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交流后,家长放下工作,首先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了诊疗与疏导,医生说孩子压力过大导致行为失常,给家长提了不少的建议。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我也劝说家长不要出门,就近找一份工作,陪伴孩子成长,使孩子能感受到家长的爱,用亲源性心理影响直接干预孩子的成长。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也尝试通过以下方法加以实施:第一,多观察;孩子的喜怒哀乐都易于外化,要想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就要多观察他们情绪的变化。观察学生的表情,知道他的心情如何;观察他与同学的关系,知道他的人际关系如何;观察他的行为,知道他的行为是否异常等等。只有多观察,才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二,多倾听;倾听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心理问题,让老师知道一些无法用观察方法得到的答案。老师只有多与孩子交谈,才能知道学生内心想法,才会了解“孩子眼里无小事”。如果一个人一直被心理问题困扰着,会感到很苦恼。把事情告诉别人,会觉得轻松许多。倾听有助于使学生的苦恼倾诉出来,减轻其心理负担。第三,多交谈;首先,与学生本人交谈。仅仅依靠倾听,是不能完全掌握学生情况的,还需要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的原因。在与学生交谈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其次,多方了解,当孩子不愿意把心中的问题说出来时,可以向他朋友以及父母了解情况,通过他周围的人了解他的情况。第四,多辅导;首先,进行心理辅导,减轻他对学习的焦虑,淡化他对学习的恐惧;其次,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使他学习成绩有所进步,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孩子的异常行为有减少,偶尔能够直视老师。但是,我们的心理辅导能力有限,孩子的改善不明显、不快速,如果我们能在孩子表现异常的初期就能发现问题,从而进行干预,我想应该能够早日点亮孩子的心灯,驱走孩子心中的黑暗。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因此我没有分析,而是写出了我实际工作中的做法。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就写过,现在有许多孩子在小学六年级就反映出严重的心理问题。通过讲座,我知道孩子们其实在34年级就开始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的苗头,如果老师们能够有扎实的心理分析、评判、辅导的能力,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干预,我想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应该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而更快乐!我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来学习这样的知识,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