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我进行了一次日更挑战,期间每天更文,雷打不动。记录生活,抒发感怀,拓展思维。日更的形式有日记,随笔,读书笔记,还有消费复盘等等。实践证明,记录确实是一种疗愈。整个五月份,我过得很充实,较放松。“fire”生活目标也顺利达成。
不过,每一个习惯在养成过程中,一定要考虑例外事件的发生。6月初,因一次突如其来的遗忘导致整个日更计划的中断,停摆。
记录对我来说,很像正念练习。每一次实践,我都能感受到它们给我带来的好处。比如释放,比如轻疗愈。但是下一次开始,都要耗尽全身斗志,竭力说服自己。这说明习惯尚未养成。
6月份,和Lily进行了两次久违的自习后,我开始了另一个项目——做心理课的微课。这次用了八成的心力去做课。真辛苦呀。有段时间几乎每天熬夜。
6月份,虽然没有日更,但收获还是有的。完成了新课大纲,制作了十几节时长在18分钟左右的微课,虽有瑕疵,然差强人意。
6月份,也是令人满意的。最后一天,收到了儿子五年级下的期末成绩,数学110,科学98,英语95,语文88。老师没有告知排名,我对儿子的成绩还算满意。
儿子读五年级以来,我身体抱恙。体力精力不济,在辅导功课方面,我已经从台前走到了幕后。除了读几本学习方法方面的书,跟儿子分享一下,除了每天问下儿子:作业完成了么?有要听写的么?其余就不再操心。
儿子的表现让我觉得惊喜。尤其数学和科学,数学五年级下基本维持在95以上,科学考试非常少,每次都能前三名的样子。
美中不足的是,儿子在阅读上花了大量时间,语文成绩却总是90边缘徘徊,有一回甚至到了70几分。
但都没怎么说他。我怕说多了,他会认为学习是该父母操心的事,而不是他自己。
7月份,提取了公积金。账面的假象让消费主义抬头。加上这个月添置了新的燃气灶,买了一套百科全书,报了新学期猿辅导的课,安装了智能锁,给家人每人买了一身行头。这个月大概存不下什么钱了。
7月初,参加了单位疗养—今年选的是组团自驾市内民宿游。行程轻松惬意,完全不需要赶行程。其实没什么行程,到一家民宿,就躲到里面过一整天。夜幕降临时,才出门透口气,吹吹乡间的风。考虑到手术后的腰椎比较脆弱,我没有参加漂流。儿子玩得很开心,也多了一两个写作素材。只是电视放开了看,担心他的视力。
疗养的一周,我的睡眠很好。入眠快,睡眠时间充足,第二天精神状态良好。也没有斑斓或恐怖的梦。
本来期盼7月虽平淡无奇,但安稳度过。然昨天临睡前收到了学校的最新消息。下学期开始,所有课程,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允许合班上课。这个新规定对有些课是没有影响的,对我的影响尤其大。因为我下学期将承担8个班级的《心理与精神护理》课程。不能合班就意味着每周上课次数,课时数要增加一倍。
一时间很多念头闪过脑海。情绪瞬间低落。我想到了最近备课时备到的认知行为疗法中的三栏笔记法。如实记录自己的自动思维,鉴别认知扭曲,进行理性回应。

当我完成一次三栏笔记法时,我的不良情绪减轻了很多,我完全能接受当下的状况。把能量用在处理现实,而不是内耗之中。
鉴于这次成功的实践,我想把伯恩斯情绪疗法的书重新购买(旧书已散落),仔细研读并实践。
7月我想重启日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