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书店

作者: 源河 | 来源:发表于2016-10-12 14:04 被阅读70次
    读书的老者  摄影:源河

    1

    我走出这间小小的书店,在门口驻足了许久。

    它的店面普通且不显眼,如果不是像我这样专门寻找的话,十有八九会被行人直接忽略。纯绿色的装饰,仅有十来平方,三个墙面都是书架,中间一个长条形的书堆,这是它所能够摆放书的全部地方。书填满书架,有些许新书,但是大部分书的书脊都有长时间在强光下而失去光彩的痕迹。

    在我走出来的时候,刚好有一个老者进去,应该年过花甲,两鬓花白。老板坐在右上角的桌子边上,看了一眼,手不释书,又端起自己的书,神情自若。老者哈着腰,细细地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翻了起来。阳光散落在门口,老街没有喧嚣。

    我回想起刚才的对话,问老板这家书店开了多久,老板淡淡答道十多年了吧。我听后倒是有点意外。

    2

    或许是我对书的独有情愫,让我今天一个下午,在城区寻找书店。

    在地图上搜索“书店”,显示仅有的六七个结果,这是唯一可以找到的有“书”的书店。其中两家已经不知所踪,不知道是否是无奈关闭还是主动逃离。另外两家全然沦陷为“教辅书中心”,全场清一色教辅书,各个年级,各个系列,各种系统,各种方法,似乎看到现在学生生活的灰暗。我不禁想起在高三那个所谓关键时期,还在这里翻阅过几阵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感觉充满色彩。还有一家新华书店,我也曾经在那里晃悠过不少时光,如今却是杂物散落,破败不堪,早已撤离。

    只有教辅书的书店  摄影:源河

    我在想,好的书里所凝聚的那些先进的思想,思考的沉淀,生活之美,关乎人性与心灵,连接世界的视野,将以什么在这座城市体现?如果它们不能得以在这座城市体现,它们又将如何得以在这里的人们身上表达?

    一批批的少年,五年,再者十年,终究会成长,不管是远赴他乡还是长守故土,如果每每回味这座小城的生活,仅有各种美食的香味和悠哉游哉的茶香而没有书香,不由觉得空荡荡一片。

    看着这些失去光彩的书以及仅有老者与我的关顾的时光里,回望他的招牌下面赫然写着“正版图书3-6折”“正版折扣图书”的大字,真不知道老板是如何这样坚持了十多年。书里书外是否有着一份不为人知的情愫。

    3

    若没有它的存在,或许我就感受不到这座小城所幸存的关乎书与阅读的痕迹。或许还有其他的书店存在,只是我还不及发现,但从今往后我似乎不能在这里发现更多。我有被安慰之感,但此时也感到失落。

    我记得早些时候还是有很多与书相关的存在。

    在我家药铺的斜对面,就有一个老人开了一个书摊,上午老人的儿子来守着,下午老人来守着,因为晚上他儿子就带着书去车站摆书摊。虽然在这个书摊没有很多世界级名著,但像《读者》、《意林》或一些散文集、小说集总归是有的。常常放学或者晚饭后,我总爱站在那里翻一翻,常常赞叹怎么能够写出诸如《读者》里面那样的文章,有时候则痴迷于故事里的情节。

    那时候还有一家叫“书虫”的书店,我办了个会员卡,可以买书,也可以借书,没有次数限制。暑假里还踏着单车来到县城的新华书店,一蹲就是一个下午。不一定都是买书,但我就是喜欢逛书店,享受着阅读的痕迹所留下的一点自由、理性与美感。

    不过这些统统都没有了。现在,网络发达,资讯自然比先前丰富,阅读并不一定是贫瘠。但是在一座城市里,无论它是否被冠以“文化名城”的帽子,倘若找不到几间真正意义上的书店,没有阅读的痕迹,还是令人不安的。

    反观我在广州之所见:图书馆座无虚席,购书中心买书的长队,以及如我一同遍布在各个书店“蹭书”的人们,方所备受青睐,1200BOOKSHOP凌晨也都难以有空位,西西佛里书店又在天河开了一家分店。书店所带来的阅读的痕迹,我想便是一座城市吸引人的魅力和生命力。如同《岛上书店》里面的一句话: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一家书店,那就算不上一个地方了。

    4

    随着这里与书有关的存在越来越少了,我越发感觉人文在这座小城不再是连续的,那种人文所体现出来的温情似乎要伴着在这座小城文化资源的断供而消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同样会在人文领域发生。可以预见在这样的城镇是难以与这些优秀独立书店有缘。一旦开始遗忘阅读,我们或许越来越难拿起一本书。

    生活之美,我想有相当一部分是闪烁着文字之美和阅读之美。当一个人能够时时触及文字的纯粹,并将这种纯粹中直抵心灵,无疑是可靠些。文字与阅读可以让我们免于庸常,凿刻自己的不同与确立存在感。在字、文、篇、章里穿梭,在书海里感悟,世界尽管喧嚣、功利与浮躁,但不全就没有了美感与美好的时光的凝聚。

    若是“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岛上书店》)”,书店便如宇宙那般拥有浩瀚之美。我们需要面对这种浩瀚之美,在这些智慧、思想、美感和人性的背后,找到一个使得我们连接现在与过去的点,连接小城世界和外面世界的点,并从此出发,对每一个个体追求自由,特别是思想自由是有重要的意义。

    最令我感动的是知道有一批人已经在行动,通过社会募集图书成立公益读书馆。他们是真正热爱这里的人,而我看上去更多像是一个发牢骚的人。这里看上去或许是缺少书店,其实是人文追求的缺失,需要唤醒人们重拾人文的追求,重拾阅读的美好。

    一路走,一路想,便到了这家存放募集书的咖啡店。在二楼,我看着这些募集来的书,被置于书架之上,端庄安详。身后两个女生,我看到她们桌子上摆了几本书,快一个小时过去了仍然没有放下手机翻开一页。

    此时,我就想起了刚刚在学林书店所看到的那个老者和他在翻书的神情。

    募集的书  摄影:源河

    初稿成于潮州老城

    2016.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乡的书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ji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