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
前苏联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一生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从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到昆虫学,不一而足。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相当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来看,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而这一切,得益于他在26岁时独创的“时间统计法”——通过记录每个事件的花销时间,通过统计和分析,进行月小结和年终总结,以此来改进工作方法、计划未来事务,从而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期间他不断完善这一统计方法,并一直沿用了56年直到逝世。这是一位用一生实践“时间统计法”的男神。
本文将结合李笑来、邹鑫、吴刚、秋叶、知乎大V张兆杰等的深度好文为你介绍“时间统计法”。
金句集锦
如果一个人内心不是天天装着自己身边的一亩三分地,其实是很容易看到世界的广阔,人类的伟大,宇宙的浩渺。
打鸡血最大的困难在于别人有目标,有动力,坚持不是问题,你缺乏目标和动力,往往走着走着就累了,就怀疑自己的坚持是否有意义,有回报,然后就慢慢掉队了,需要再一次打鸡血,如是循环几次,你就慢慢接受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的现实。
需要好多年才能懂得,最好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要像易卜生所说的,生活在世界上。
一旦你真正想征服或者彻底融入这个世界,你就不得不反思你的资源瓶颈。除了时间,几乎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去争取,去创造,但是时间一旦流逝,就无法弥补。
你可以看看《奇特的一生》,但真正能理解柳比歇夫生活状态的人,首先也得是一个超级自律,超级有效率并且超级爱生活的人。
我们想搞清楚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然后想搞清楚要成为这样的人应该如何利用时间效率才最高。
我们研究别人的时间管理方法,本质上是通过对比分析,找到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所有的分析,甚至模仿都是为了让我们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更加符合自己内心期待的人。
接下来,将向各位介绍包括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在类的几种不同方法,可按需求取用。
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
除了工作,休息、看报、散步等所有活动花费的时间,都记录在日记中。
把一昼夜中的有效时间寄算成十小时,分成三个单位及六个半单位,正负误差不超过十分钟。
除了最富于创造性的第一类工作,所有规定的工作量,都竭力按时完成。第一类工作包括中心工作,写书,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第二类工作包括做学术报告,讲课,开学书讨论会,看文艺作品,不属于直接科研工作的活动,都包括在内。
·通过记录,柳比歇夫形成了独特的感知时间的方法,不需要钟表也能准确估计时间过去了多久。
·通过时间统计法,流比歇夫能准确估算出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时间,从而合理安排工作计划。
拿1965年夏季某一天的日记为例:
索斯诺戈尔斯克。0.5。基本科研(图书索引—15 分,陀布尔让斯基—1小时15分)。分类昆虫学,参观——2小时30分,安置捕捉器两个20分,分析—1小时55分。休息,第一次在乌赫塔河游泳。《消息报》—20分,《医学报》15分,霍夫曼的《金罐子》—1小时30分,给安德朗写信—15分。共计8小时35分。
整个一天的活动,直至看报,都经过分析,分门别类登记上了。
怎么是“共计8小时35分”?从记录看,这仅仅是第一类工作时间的总数。其余经过计算的时间是第二类工作或其他。
每天只合计第一类工作的时间,然后再把一个月的加起来,就拿这个1965年的8月来说,第一类工作的总时间是136小时45 分。其中又包括哪些项目呢?请看吧,一切情况在每月小结中都有说明。
基本科研——59小时45分
分类昆虫学——20小时55分
附加工作——50小时25分
组织工作——5小时40分
合计——136小时45分
“基本科研”这59小时45分包括什么内容,用在什么上了?
1.分类工作—《分类法的逻辑》报告草稿——6小时25分
2.杂事——1小时0分
3.校对《达达派研究》——30分
4.数学——16小时40分
5.日常参考书:《里亚普诺夫》——55分
6.日常参考书:《生物学》——12小时0分
7.学术通信——11小时55分
8.学术札记——3小时25分
9.图书索引——6小时55分
合计——59小时45分
我们还可以随便拿哪一项继续分析下去,就拿第六项吧——日常参考书:《生物学》—12小时。这12小时花在什么上面,一目了然,误差不超过1分钟。
1.陀布尔让斯基《人类的进化》,372页,看完(共16小时55分)——6小时45分
2.亚诺什·卡罗埃《动物有没有思想》,91页——2小时0分
3.P.贝尔格的手稿——2小时0分
4.聂考洛·奥斯维尔陀,17页——40分
5.拉特纳的手稿——1小时30分
合计——12小时55分
大部分学术著作都做了摘要,有的还做了分析研究,所有摘要和评论都规规矩矩的装订成册。这些用打字机打的合订本,犹如读书总结,是他融会贯通了的知识的存放处。只要翻一下提要,就可以记起某本书中需要的东西。
时间投资统计法
除去睡眠时间,剩下四类时间可以设目标为——消费时间33%,投资时间22%,浪费时间6%,消耗时间6%。这个目标有一定合理性,完全可以作为初始设定去努力接近。
定义:
消费时间:重要,且有时间期限的事物,如工作相关讨论。
投资时间:能为将来节约时间或者提高单位时间价值的行为,如读书。
浪费时间:紧急度高,不得不做,却缺乏价值的事情,如通行。
消耗时间:纯粹消磨的时间。
时间投资统计法是鼓励我们把更多的时间拿去投资,而不是消费和浪费,因此产生的行动是多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生命轮统计法
是一种强调平衡经营人生的方式,一共分为八个方面,对应八种需求。[因人而异]
定义:
家庭:和家人在一起,为家人服务的时间
人际:主动的和朋友见面,建立和增进联系
事业:包括工作和自己想做的,可以称之为事业的事情
财富:理财,创建被动收入系统等等
健康:锻炼身体,调节饮食等
心智成长:学习新技能,读书,参加课程,灵性禅修,冥想修行
贡献:自我价值的实现,包括微梦想公益活动
最佳状态应是均衡。
生命论统计法是鼓励我们更加平衡的使用时间,由此产生的行动是开源节流,输入输出统计法是鼓励我们知行合一,由此产生的行动是减少天看的时间,增加说写的时间。
输入输出统计法
当你感觉脑袋每天塞入很多信息,但在一天结束回忆今天收获什么,想起来的却不多时,这种方法最为适用。
首先需要明确,它并没有消失,也并没有浪费,而是储存在大脑的某个区域。所以需要你在学习的时候让知识和经验产生链接,学以致用。
所谓输出是指阅读各种资料信息,听课学习,思考各种各样的点子和事情,休息和锻炼,补充精力。
所谓输出是指分享自己的信息,群体交流和写作输出自己的经验,包括给建议提供协助等。把想到的事情付诸行动。
可以自己进行定义,以上定义为小强个人定义。
休闲娱乐
这是时间管理中及其重要却又很容易被忽视的误区。
如果仔细了解刘比歇夫,你会发现他有一个管理实践的KPI。如果每天有效工作时间没有达到四小时,他会觉得这一天耽误了工作进度。反过来说,如果一天有效工作时间达到了四小时,那么他也明白,并不需要再逼自己在有效工作上过度投入,因为不管怎样努力,你也无法一天内有效产出太多。所以可以把其它的时间用于看剧,写回信,做一些自己觉得开心的事情。
就像秋叶在文章中写道:时间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你总可以浪费一些时间做没有什么目的的事情,只要你开心,没有负罪感,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把时间管理当做生活方式,而娱乐显然是你生活的一部分。
越是紧张的工作,越是压力大,越需要工作之外的活动来排解压力,让自己获得能量,继续投入工作。——秋叶
有效工作时
张兆杰在文章里写道:“很多时候,你的工作就是自以为很努力,其实只是低效率,发个朋友圈,在别人还未感动之前,先感动了自己。”
纯粹时间会让工作效率现出原形。一边喝咖啡,一边思考公司企划、学习方法,不是有效工作时。人的大脑注意力并没有你自以为的那么集中。包含吃喝拉撒的,都不叫纯粹工作时间。
当你明白有效性时,更重要的是诚实地记录,要知道时间管理的目的并非为了成绩单好看,而是切切实实的提升自己的技能,增加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同时提升效率。
每天问自己:“我有没有为自己要做的事情付出超过一个小时以上的有效工作时间?”这一点做到了,你就会知道——未来的某天,你要的终将是你的。
记录软件推荐
电脑:
自动记录——
PC:RescueTime,Hronos,manictime
Mac:Timing
手机:
自动记录——
安卓:24PI
苹果:Moments,Moves
手动记录——
安卓:Time Meter
苹果:iTimelog2
PS.手机自动记录软件,不一定精准,可以两者结合。
选择最适合你的
柳比歇夫的时间分化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提供另外两种管理方案——
时间管理框架
秋叶比起时间清单一天的时间管理方法,更推行的是更长的时间管理框架。他每周都要做一个周时间表,格式是依据教学日历。
这个计划包含三点:第一,暗含他的工作节奏。第二,要完成的内容是不填满的,一开始只填入必须完成的工作。第三,他会把一天的时间看做是六个单元,早上分一个小时,上午分两个两小时,下午分两个两小时,晚上分一个四小时。中午的一小时一般作为机动余量不安排。
在这种方式下,他在2013年除了获得的成果,还原创了十多个PPT,回复了3000多封邮件,简装了100㎡的创业中心,主持学生团队例会六次,看了122本书,到影院看了12部电影,陪老婆小孩旅游了十天,回老家看了四次父母(单程三小时车程),有260天在家吃饭睡觉,给女儿买了60多本新书。
“具体到分”
战隼的时间更倾向于每时每点做了些什么事情。他认为不管你是谁,你的梦想是什么,只要看看你的时间花在哪儿了,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时间是没办法作假的。
他的时间日志从一开始的一小时为单位进化到了一分钟为单位。
举部分例子:
5:08起床,收拾物品,洗漱
6:00-6:40打车去KFC吃早餐
6:45-7:14取机票,行程安检,上飞机
7:20-9:47,养神10分钟,阅读1小时,电影40分钟
9:50-10:31英语30分钟
13:40-14:38吃米粉,跟阿信聊天
在他看来,时间统计法本身并没有边界,只有记录详细的时间才能统计时间流向;比较不同的阶段分析流向原因,才能得到清晰的自我认知,总结自己的能力边界,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经历安排的方式。
除此之外,他会采用投入和产出比来判断自己在某一项分类的时间投入是否有必要调整。比如最开始进行时间统计法时,发现自己在新闻阅读上花费过多时间,只是投入时间,缺少产出,就想办法减少时间花销,用减少的时间来进行阅读。
时间统计法,学习管理法,诸如此类的文章层出不穷,但为什么你在看过那么多之后,依然浑浑噩噩?
其实时间统计的背后是高度到近乎严苛的自律,柳比歇夫践行这样一个法则了56年,风雨不变,雷打不动,即便是儿子离去当日,他也依旧在记录这冰冷的数字[并非没有感情,书中有详细提到这一情节,作者认为柳比歇夫将时间统计法用以麻痹自己]。
自律是怎样一个品质?是你老公彭于晏被人津津乐道的肌肉,是韩雪在《声临其境》上的异军突起,也会是你现在开始的第一步!
是的,如果你在看到这篇文章时感觉不错,那就马上试一试,不是明天,也不是后天,而是等一会马上用。不要拘泥于形式,是电脑还是手机,亦或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不,这一切都不重要,所有的记录都是为了让你保持自律,而自律是为了让你拥有更高的效率,把时间安排得更好,更加自由,不受拘束。
重要的是现在就去做!
参考资料:
《奇特的一生》[俄]格拉宁
《如何精确感知时间》李笑来
《〔奇特的一生〕系列随笔》秋叶
《时间统计法的进化之路》战隼
《统计分析时间日志的三种方法》邹鑫(小强)
《“奇特的一生”可以复制吗》张兆杰
书籍推荐‖绝版近十五年《奇特的一生》
——星
2018.8.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