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一个人的知识高度、理解高度,决定了他的教学高度。听了今天的学习分享,我如是想。
今天教研时间,两位副校长组织一至五年级语文老师去听她们前几天去广东学习回来的收获分享。这次分享主要是围绕2022新课标。
两位学习者的分享除了新课标的部分解读,更多的是讲了他们听到的课例,听到王崧舟、张祖庆、吴中豪等教学大家讲的一些课例,如张祖庆老师如何进行《鲁滨孙漂流记》的整本书阅读,如王崧舟老师如何围绕核心素养进行《梅花魂》的语文训练,等等。两位校长都说到了,这些教学大家们的教学都实实在在,没有花架子,没有拔高,没有深挖,就是围绕课标要求教。
吴校长说到这些课例的时候,一下子吸引到我的是她说到王崧舟老师教《梅花魂》这一课,她说在这一课里王崧舟老师讲到了“梅花”这一意象。进而又说到了这一个单元里的“月亮”意象,当然这些都是围绕单元训练要素的第一项——体会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的。听到这里,不禁感慨,大家就是大家,我们这些普通老师教学五下第一单元的三篇课文,大约只围绕文中具体语句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教,却从没上升到意象这个层次。由此,我又想起了那一年窦桂梅老师来济北小学讲《游园不值》一诗时讲到的古诗词中的众多的“不遇”。所有的课文,大概我们这些普通老师就只是站在课文里教课文,而名师大家却是跳出课文站在深蓝的天空中挂月亮的那个地方俯瞰着课文。他们就像一缕轻盈的烟雾,从课文中袅袅上升,越升越高,超越了教参划定的那个范围和高度,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听着两位校长激情满怀地分享着她们学习的收获,我有时也会想,这教学大家们这样教算不算深挖?可转念又一想,人家无论怎么深挖,都会万挖不离其宗——单元要素。而我们这些缺乏广博知识的人不要说没想过挖,就算想,我们也不会挖,找不到挖的方向啊!这就是不同,普通老师和教学大家的不同。
不大量阅读并寻求自我成长的老师,始终是坐在井底的那只青蛙,再怎么抬头,始终是那么不大的一块儿天,再怎么蹦跶,始终在井里,而跳出井口的则看到了整个世界。而我们的眼界决定了学生的眼界,我们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所以,当我们所有的高度都不够的时候,我们还是不要把学生仅仅局限于课本里,我们应该给他们一片学着自由升腾的天地——落实阅读,让他们自由的去搏取自己的高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