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拖延几乎是人类的通病,我们可以自己回想一下,哪个人没有拖延的经历?拖延是常见的个人行为,不足为怪,一般人大体上在无关紧要的小事拖延,遇见紧急情况还是雷厉风行,动作迅速的。但是有一部分人因拖延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陷入了无限的焦虑还不行动,那可就成病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拖延症。
在大谈自律的年代,你患有拖延症,可是会让你的生活一落千丈,慢慢陷入抑郁的。临近会议,你还没准备好材料,害怕考试,就不学习,这不是会导致你失业就是失学,使你本来就状态不好的人生更是雪上加霜。
其实拖延症不仅仅是自律这么简单,打打鸡血就能马力十足,究其原因它是一种心理疾病,来自我们对自己的深层怀疑以及对世界认知的歪曲。看待外界和自我,讲求一个实事求是,但是要做到实事求是,我们心须不断觉察和纠正歪曲的认知。一般人虽不非常清楚局势,但也能根据实情适时调整自己,但陷入深度纠结和根深蒂固曲解的人,总是会误判形势,使自己陷入自己为难自己的泥潭中。
关于拖延症的书,我也看过许多,但如很多治标不治本的自律文章一样,讲了很多方法,却没有抓住真正的病因,所以照这些方法实行起来总是好一阵坏一阵,最后又陷入拖延症的泥潭,变得越来越不自信。然而,当我看了美国心理学教授帕梅拉·S威加茨和凯文·L焦尔科合著的《再也不见,拖延症》之后,确信拖延症是一种可以根除的病。
当然,这里所说的拖延是一种病症而不是一种行为,拖延没有严重到影响你的正常生活时,这种行为是被允许的,不然,在不必要的时候你时时与自己较量,也未免太痛苦了,为了自律,一点也体会不会活着的乐趣,实际上又使你患上另一种病――强迫症。所以,一切得视情况而定,不要太过。
那么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本书,这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即:
了解我的拖延症
如何克服拖延症
怎样才能实现目标
如何保持改变
一、了解拖延症
首先我们要了解拖延症,看它是如何引起的,以至于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不得不去寻求改变,否则生活就会陷入泥潭。
拖延并不是你忘了做某事而到紧急时刻临时抱佛脚,而是你明知这件事很重要,不做就死定了,但你就是一边为此事极度焦虑,又一边迟迟不肯行动,直到最糟糕的结果出现。
我们发现拖延都是一种明知故犯,它是伴随着焦虑一起出现的一种逃避行为。但是逃避不起任何作用,事实就在那里,掩耳盗铃只会让自己更尴尬。究其原因,拖延就是因为过分的焦虑导致的。我们知道,焦虑会促使我们思考、行动,但是往往过分的焦虑又会使人裹足不前,前怕难后怕虎,陷入一种僵死状态。而拖延症就是这种僵死状态的一种表现。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会焦虑呢?
本书从心理角度分析,明确指出是自我怀疑、对失败的恐惧、对成功的恐惧、完美主义导致的。
患拖延症的人皆不自信,因为低自尊,对自己能掌控局面的能力不确信,因此陷入自我怀疑。有人也许会说,对失败的恐惧我可以理解,但为什么对成功会恐惧呢?你要知道,患拖延症的人都是不自信的人,因此他们很怕改变,就算成功了,要应付新的局面,他们害怕自己不能胜任,也会因焦虑有意识地逃避。
完美主义就好理解了,只要我们生而为人,就不可能完美,只能无限接近,但有一部分就是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瑕疵,必须要求自己做到尽善尽美,但你知道,做到尽善尽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会在一件总也达不到完美的事情上造成挫败,然后对自己极不满意,进而一蹶不振,没有行动的动力。
但是我们生而为人,就是为了活着的一天比一天变得更好,知道自己陷入了一个怪圈又无能为力,就可能会去寻求积极的改变。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克服拖延症,这要看你的动机与承诺是不是强烈和客观。
动机:能够成功做出改变的人一般都具有这三个特质,①他们认为改变是至关重要的,②他们有信心做出改变,③他们已经做好准备,现在就要求改变。
承诺:是指你不管遇到哪种情况都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做出不懈努力。因为在克服拖延症的时候,你会取得较大进步,也会遇到挫折与失败,你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状况,不达目标不罢休。
二、如何克服拖延症
我们刚才说了,拖延症的表现是拖延,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疾病,要想重塑认知,必须纠正歪曲的自我概念。这就要求我们能客观的看待自己和外部世界,不被过时的信息、歪曲的回馈、完美主义和社会期待所捆绑,那具体如何做呢?
第一步:识别焦虑的想法
列出你内心焦虑的真正想法,看是因为自我怀疑能力不足,还是害怕成功或失败的后果,亦或是因为对自己要求过高?
先列出想法,然后分析是哪种原因让你焦虑。
第二步:标记想法中被你曲解的部分
最常见的思维形式包括:
全或无思维:也称黑白思维,总是倾向于认为世界非此即彼,忽略中间地带。
过度概括:不考虑事物的差异性,用“一刀切”的看法看待问题。
预言:在行动之前就感到了失败,打击了行动的积极性。
读心术:猜测他人对你的消极想法,让你没有信心行动。
灾难化思维:过分放大小失误与瑕疵,因一点不顺就放弃全部行动。
包含“应该”的表述:你在思想里预设了世界是怎样的,一旦现实与你预设的不符就放弃行动,事实上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或是“应该”的,这是一种明显的僵化思维。
忽视积极因素:专注与负面信息,会把困难放大,不愿开始积极行动。
“如果”思维:总是假设不好的情况会出现,不过是自己吓自己。
心理过滤:选择情境中消极的部分,过滤掉积极部分,并沉浸其中。
低估自身应对能力:在行动之前预设自己不行,阻碍自己投入积极的行动。
把你每一种焦虑的想法,识别出是哪一种认知曲解,那些莫须有的恐惧就会攻自破,然后就是用更客观的想法纠正曲解的部分。
第三步:用更准备真实的想法替换曲解的想法
这里提供一些理性思考和审视恐惧的关键策略:
核查证据:当我们有消极想法时,要先质疑它是不是客观真实的,你可以问自己:
支持消极想法的证据是什么?
反对消极想法的证据是什么?
哪一方的证据更有说服力?
现在我应该做什么?
制定备选方案:当我们感到焦虑时,就会陷入最坏的心态之中,这时候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这真的是最坏的情况吗:
最坏的情况是什么?
最好的情况是什么?
最可能的情况是什么?
至少还存在哪三种可能性?
去灾难化思维:怕负面情况出现,就会出现灾难化思维,但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了解客观的事实去灾难化:
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
发生最坏情况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最坏的情况出现,我该如何应对?
我曾经出现的灾难化思维都是正确的吗?
替换可怕的想象:当未来可怕的想象出现在你脑海的时候,你马上想一些令人鼓舞的高兴场景,帮你驱散焦虑。
认清歪曲的旧有认知并用以客观且积极的新认知填进你的大脑,你就再也不会因恐惧而无限拖延了。
第四步:发现问题的根源
焦虑来自于我们对未知的恐惧,但不管结局如何都是一种正常的结果,我们要学会接受事情本来的样子,不要太以评价性的心态看待结果,从而更加了解事物真正的样子和个人真实的能力,进而有的放矢的精进。
第五步:不断练习直面问题
当你绕过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并不会消失,它会长久困扰你,直到把你拖垮。要想解决它,只有直面。我们要勇敢地直面问题,能解决的把它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学会与它和平共处,而不是逃避。
三、怎样才能实现目标
克服拖延症,要设置明确的目标,我们才有可能实现它。但要如何确立明确的目标并实现呢?以下五步可以做到。
第一步:确定价值观
克服拖延症跟许多其它的目标一样,光有愿景是不能实现它的,必须有可评估的目标和可操作的步骤,这样才便于我们行动。但具体的目标和行动的步骤必须建立在一个愿景上,这个愿景就是价值观,我们必须知道自己希望变成什么或得到什么。比如你想学习成绩变好,就定一个提升10%分数的目标,然后就薄弱环节进行强训练。
第二步:设定目标
我们许多人设定目标时,把目标设置成愿景,因为太笼统导致目标没有可操作性,而让行动最终搁浅。目标要是一个可量化的东西,它必须有点难度、具体、能及时得到反馈,这样目标就具有可操作性,能让我们及时检验成果、调整步调。
第三步:找到达成目标的步骤
有了可操作性的目标,就要制定行动的计划了,理清思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便于行动。
第四步: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行动计划制定出来了,并不是按计划行动就万无一失了,具体操作起来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应该尽可能提前预测各种可能的问题,想到可规避和解决的办法。
第五步:自我奖励
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要给自己设置奖励,好让一段艰难的旅程有盼头,又可以把终点视为起点继续努力,让自己最终达到目标。
四、如何保持改变
拖延症并不是克服一个目标之后就会治愈的,要保持长期有效的改变,最终摆脱拖延症,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坚持,直到接到一个任务时顺理成章的行动,不畏难不轻敌。
防止拖延症卷土重来,巩固成果,下面四步可以帮你彻底重塑人生。
第一步:识别预警迹象
当你在笃定的状态再次感到焦虑、压力或不知所措、出现任务延迟或没有完成任务、害怕被人抱怨时,就是拖延症再次复发的预警迹象,要保持警惕,迅速把这些情绪压制下去并寻求帮助。
第二步:了解对你有用的方法
在克服拖延症中那些对你有用的方法,迅速派上用场,让一切快速回归正轨,别让拖延症再次把你的人生拉偏。
第三步:继续练习
继续使用第二、三部分的方法练习,巩固效果。
第四步:重写人生规则手册
在克服拖延症的过程中,不断纠正过去的错误认知和歪曲的自我摡念,把更客观更实事求是的看待处理事情的方法,重新植入新的自我概念中,做到彻底重写人生规则手册,不断完善自我。
拖延症是一种病,是根植于人深层的自我概念中的歪曲事实,我们必须找到根源,从源头上彻底治愈它,才有效。《再也不见,拖延症》表面上针对的是拖延症,实际上关注的是一个失败的人的重建。一个人不管你能力多好,知识多优秀,如果元零件里装入了不符合事实的认知,就会自己吓自己,把自己拖入无限的深渊。拖延症正是基于这而生发出来的一种疾病。
不过,它是建立在人性之中最寻常的一种行为,让人很容易忽略它的严重性,不知道的人经常以为它只是一个人不好的习惯罢了,殊不知到了严重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的时候,它早已不是一种个人习惯,而是一种心理疾病了。
虽然如此,但想要根治,这本《再也不见,拖延症》会告诉你如何会源头开始得到治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