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以武犯禁

作者: 温月言 | 来源:发表于2019-04-07 16:07 被阅读0次

    武侠是什么?看了这么多年武侠小说和武侠影视剧的我在想到这个问题时,竟有些郁结。

    金庸走了,在很多人看来这也是武侠时代的终结。而今,再也没有能超越前作的武侠影视剧,我想,这不完全是电影人电视人的错。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韩非子一句“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一针见血地点出了他的胸臆。但是,在古时候,人们对文人还是尊敬的多,至于侠客,似乎是敬而远之。

    侠不仅仅指武艺高强仗剑走天涯的侠客,还指那些古道热肠,侠肝义胆的志士。我小时候,对侠客都是羡慕敬仰,如今我已经没那么年轻,倒是想到了许多不曾留意的方面。

    古时候家中有好动的男孩子的家长,如果孩子表示理想是做一个侠客,一定是忧虑多于欣喜。由那一句“画虎不成反类犬”可以得知,很多人认为《水浒传》的后半段,那惨烈的结局大大地削弱了艺术效果,假仁假义的宋江是千古罪人。虽然我也讨厌道貌岸然的宋江,但是诏安一事他倒没有做错。至于那惨烈的结局,倒更像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不论因为何种原因落草,走上这条路,就是不归路。古人说,一身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而从古到今,能够全身而退的能人志士,又有多少呢?

    我看过一篇关于民国武人的文章,文章中的老师傅,看着自己的得意门生做了洋人的打手,气不打一处来,已经不年轻的徒弟哭着对师傅说,他能有什么办法,孩子病的快没命了,只好做这份工资高的工作。老师傅一时语塞,是啊,多少一身武艺的人,到头来不是给人看家护院就是帮人为非作歹。情非所愿,又能如何?难怪古龙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引起无数共鸣。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事情古已有之。

    在看文言文阅读时看到一个故事,一位官员得志后向人们说起了年少时锤埋为生的生活。(用锤头打死人抢劫财物后掩埋)他功劳很大,听者既惊讶又敬佩他的从容面对。不过虽然他这种勇于面对过往的精神值得肯定,但是想必也很难展开人脉发展,甚至仕途上的升迁也很受影响。后来得了重病,变卖家财后没能治好,和妻子商量好后卖了妻子请名医治好了病,数年后用钱买回妻子。这也算是江湖儿女的行径了。

    一直很好奇武侠世界里不事生产的侠客们何以为生?金庸世界里的少侠们还好些,没怎么为钱财担忧过,古龙世界里的少侠们可是常常吃不上饭,衣衫褴褛。如我所说的锤埋为生的一定不在少数,毕竟连《水浒传》中仁义的好汉们在囊中羞涩时也常常抢劫。

    如今再没有好的武侠小说了,也再没有好的武侠影视剧了。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90年代是武侠年代,而那个年代,是非常动荡又非常混乱的年代。一方面,国家经济开挂式发展,无数抓住机会的聪明人鲤鱼跃龙门。另一方面,打开与世界接轨道路的中国,种种戾气,不平,抗争也随之产生。中国自古以来奉行的“中庸之道”,推崇的平和温良不复存在。暴力,冲突,压迫与抗争,在现实与艺术中交织上演着。所以,可以全方位展现这种种的武侠大放异彩,所以开启了武侠时代。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尽管风格大相径庭,古龙与金庸的小说却殊途同归。他们的主角,即使武功盖世,声名赫赫,最终却选择了归隐山林,选择了平淡祥和的生活。古龙笔下的是没有过往没有明天只有当下,重义轻生的浪子侠客,金庸笔下是背负血海深仇或者不知道哪里来的期望必须有一番作为的少年侠客。就思想上来说,漂泊已久的古式少侠更偏向温暖的家,而久经名利看破世俗的金式少侠对家庭的渴望也不少。他们向往的结局都是和心爱的人归隐山林,共度此生。而这,确实已经是侠客们最美好的结局了。

    《堂吉柯德》可以看作是西方骑士小说的落寞,这说明欧洲人明白过来了,不再需要用侠客的幻想来麻痹自己。如今武侠小说的落幕,是不是也说明中国人渐渐地不再需要武侠小说了呢?

    不论是《教父》还是《水浒传》都告诉人们,他们做到了法律不能做而人们想做的事情。这就是侠客的意义。我喜欢侠客,但更喜欢不需要侠客的年代。真的到了那样的时代,会有人回过头来审视侠客的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侠以武犯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us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