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校的各项工作走上正轨之后,就该考虑文化引领的问题了,这是学校走向优质的必经之路,只有实现了学校的文化引领,那么,无论学校的人员怎么变化,都不会影响学校的发展,即使领导全部换一遍,也会一如既往,继续优质化发展。
说到这儿,就该好好说说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了,有些人一听到校园文化,就想到做展板,喷标语。很多学校的标语口号喊的很大很响,然而无法落到实处,甚至于有些小学做的一些标语,都是从文化古籍中找到的名言警句,不能说这种做法不文化,但至少是虚假的不能带来实际效果的文化宣传,因为这些东西学生看不懂,理解不了,结果就起不到实际的教育引领作用,等于是白费人力财力物力。
那么,怎么样建设校园文化才算是即合乎情理又符合实际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请继续往下看。学校不在于大小,也不在于简陋与华丽,搞好校园文化,学校就会良性发展,否则只能起到反作用。
如今“新课改”已全面实施,学校管理也从经验管理(人治)、制度管理(法制)向文化管理(文化引领)转变的当下,我们再来细品校园文化,就会发现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更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精神。
优秀的校园文化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改革发展与稳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学校甚至是主管部门的思维,都只是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依然片面的停留在校园环境建设上,甚至是把校园文化设计当成了对外宣传的“形象工程”,装扮自己的“面子工程”。环境建设讲“档次”、活动开展讲“场面”,实际上,所有花大价钱打造出来的校园文化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如果不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不从学校的发展需要出发,把校园文化设计当成一种自我标榜的“面子工程”,那就完全陷入了误区。真正的校园文化是隐形的,是看不到摸不着但又真实存在的,还能约束引导学校师生的行为,起到无为而治的良好效果,能够让学校长盛不衰。
有些学校的校园文化设计的核心是加强办学理念,加强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与培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学校把校园精神文化只是解读为校园“文化知识”。为了体现这些“文化知识”,到处是“墙壁展览”、“墙壁补丁”,一味地追求让每一面墙壁“说话”,在学校的橱窗里、走廊上、墙壁上、立柱上张贴着各种各样的名言警句、口号标语、古文涩句。孩子们不能全部理解,只能望文生义、望“墙”兴叹。殊不知,这样做不但使校园文化设计陷入了“形式化”的误区,失去它应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真正的校园文化应该是一种固态的沉淀,是师生稳如磐石的精神根基。有人说过:真正的学校文化不是茶,越新越香;而应是一杯酒,越陈越能显示出他恒久的甘醇和无尽的魅力。因此,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一所学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前赴后继地去实践、去努力,让它能够长久的存在,不断的完善。它的形式不在乎花哨,只在乎实效;不在新潮,只在乎实在。
但是纵观一些学校的各类制度、各类活动、工作目标、工作计划,我们都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明显地缺少连续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是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不是脚踏实际的“挖掘创新”,只是一味地追求“常改常新”,更有甚者,不遗余力的让小学生背《三字经》《千字文》等等,却忘了让他们消化吸收,只是形而上学的表现。长此以往,学校文化必然失去由长期积淀而形成的文化特色,最终只能走向浅薄和浮躁,大概只能留下“文”,却丝毫起不到“化”的作用了。
总之,校园文化设计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需要不断地学习研究、探索实践,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自我反省、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尤其是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今天,作为学校管理者更要有这样的态度和精神,不断的从烦杂的文化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并能够长期坚持,这样才能让校园文化真正的发挥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