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周一,再见到这群孩子,却没有了以往的那种感觉。总之,我们之间有了“隔阂”,一切因“惩戒”而起。
周五上课时,搭档可能处罚了几个调皮的孩子,当时的具体情况本想细究,但现在看来已毫无意义。当那名家长在群在群里发信息说“某某老师,你给某某某头上打了一个包,请各位老师手下留情”时,平静的湖面骤起狂风。当看到那条信息时,我迅速和那个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并告知对方有事可以与老师私下交流,发在大群不太合适,家长的态度也比较好,也认识到这样做不太合适的。解决完这个事情,我不禁松了口气。谁料在晚上11点,搭档发了两段话,算作是对那个家长的回复吧。但这一切却诱发了另外一位家长的满腹牢骚,这位家长一下子在群里发了十几条信息,“满满的抱怨”充斥班级群,而此刻自己也不幸躺枪,因为它抱怨“学校一会儿让做安全平台作业,一会儿要让交这交那的。”完全不理解家长的辛苦,说到气愤之处,人家直接说“老师打孩子是不对的”“某某某(孩子名)的安全平台作业不做了”,“某某某再也不上学了”,这一发发炮弹射向班级,我一气之下写下了下面的话“家庭教育若失败,学校教育也是苍白的,接下来就只有社会教育了,但教育又不是万能的,所以社会上才会产生一些强制教育机构。”不知道家长是否明白我的回复,还是觉得不甘心仍然继续重复,“某某某再也不上学了”“你不想交,让别的老师来教好了。”总之,这件事儿就这样失去了掌控。那一刻,我在心中默默告诉自己“别再发怒的时候做任何事情!”也许她后来也意识到了自己过于冲动了。找她老公加我微信给我道歉,但这件事情的影响却是抹不掉的,它终究让我和这个集体有了某种“隔阂”。
也许从今天起,我再也不会运用“惩戒”的手段去教育孩子们,但在他们“错不可恕”时,我又该如何处置呢?尽管那位家长隐身了,但留下的痕迹却是无法抹掉的。我想,我得想想一些好的方法,去管理这50个孩子和这50个孩子身后的100多名家长。
也许只有痛的刻骨铭心时,你才会有所改变吧。这件事情给我留下了无尽的思考。教育要看对象,“因材施教”,这“材”不仅仅对学生而言,而且也是针对孩子身后的家长来说的吧。我们不能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那么就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吧!且行且思,不为人生路留下过多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