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我对你严格要求,都是为了让你变成更好的人。我要求你专注听课,认真写作业,都是为了让你考上好高中,好大学。我眼里看着你,心里想着你,手里捧着你,我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你,可你不但不领情,还跟我对着干,真是好心没好报。
类似这样的内心戏,我也演了很多出。我甚至恨不得开膛破肚,让学生看看我的心是多么真诚,多么红艳。就在我慷慨激昂的时候,有学生阴阴地回一句,说不定是黑的呢?就彻底把我给反杀了。苍天啊,我一心为学生,为什么好心不得好报呢?大地啊,我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学生,为什么他们就看不到呢?年轻时,我的认知变量非常狭窄,看不懂其中真相,每天生活在恨天恨地的坏情绪之中。
为什么老师们付出的好心,总是得不到学生的好报呢?
1.很多学生根本看不懂老师的好心。老师让学生认真听课和完成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学有所成,奔一个好前程,这不是好心是什么?但是,部分学生却认为老师在管控他们,在妨碍他们的自由。老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诸如假期不要去野外游泳,过马路要前后左右看清楚。老师明明在保护学生,但学生却认为老师很啰嗦,管得宽。他们连老师的好心都看不懂,怎么可能回报老师一颗好心呢?自从看懂这个真相,我就不内耗了。学生看不懂,那是学生的事,我懒得计较。我知道何为对,何为错,该管,我还得管,该说,我还得说。我就要摆出一副“你看我不爽,但又拿我没办法”的嘴脸出来。把自己变成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是老师的必修课。
2.不少老师给出的好心,不是学生想要的好心。比如老师告诉学生,守规则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必须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老师的要求原本没有问题,但在与学生沟通时,过于直接或严厉,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直接拒绝了老师的好心。还比如,老师告诉学生,知识改变命运。比如钟老师,出生农村,家境贫穷,如果当初不读书,我怎么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我这话绝对没错,但只对我自己而言。现在的学生不愁吃穿,见多识广,命运本就不差,这份好心他们不会收下。
3. 对学生期望值过高:老师们往往对学生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和表现。然而,当学生的表现与老师的期望存在差距时,老师可能会感到失望和沮丧,进而将这种情绪传递给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此时,学生的眼里只看到一个苛刻的老师,怎么可能把好心给到老师呢?
既然老师们付出的是一颗好心,不说一定要学生看见并且给予回报,至少不要让学生恩将仇报吧。具体怎么做呢?
1.调整期望值。绝大多数师生矛盾,皆是老师对学生期待过高造成的。比如,老师都希望学生每天沉迷学习不能自拔,可偏偏很多学生不爱学习。还比如,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专心致志地听课,可很多学生就是容易转移注意力,甚至还会干扰老师讲课,打扰同学听课。老师对学生期待过高,失望往往很大,一旦失望,心中就会愤愤不平。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是老师想怎样就怎样。因此,老师在设定期望值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潜力,避免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规避学生把叛逆和抗拒留给老师。
2. 尊重个性差异。老师在管理和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和重视。比如一个性格活泼,喜欢表达,还特别爱扎堆,爱出风头的男学生,老师要让他立即、马上变成一个安静的,爱思考的美男子,那就只有被学生扎心了。老师要做的是,首先接受他本来的样子,然后再根据他的性格特点以及特长,让他成为班级各类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帮他创造迎来高光时刻的机会,他就一定会看到老师的好心,进而回报老师一颗好心。
3.优化沟通方式。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少说多听。比如学生上课讲闲话了,搞卫生时逃跑了,写作业时打折扣了,老师不要急着说话,更不要急着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而是心平气和地对学生说,你说说上课讲闲话是怎么回事?你说,我听。有同学反映,搞卫生时,你离场了,你给我一个理由,好吗?把话匣子给到学生,让学生陈述,分析和判断,比老师一顿情绪性的教训效果好很多。同时,老师也要学会运用适当的沟通技巧和方法,比如幽默、赞美、鼓励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尊重。
4. 加强情绪管理:很多时候,学生讨厌老师,不是因为老师喜欢掌控他们。而是老师把负面情绪带入工作中,从而乱说话,乱发脾气,让他们无所适从。建议老师们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采取积极的调整策略,如寻求同事支持、进行情绪宣泄、培养兴趣爱好等,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总之,老师在面对“好心没好报”的困境时,应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寻求有效的解决之道。通过调整期望值、尊重个性差异、优化沟通方式、加强情绪管理等方法,打破困境,重塑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