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没有可能活的明明白白,做选择时坚定通透?
1
最近我又和男友发生争执。
我们都是大二,迎来了暑假。
两个月的空闲,要做什么?
男友早就有安排了,申请学校三下乡项目。
我五月开始着急,小城的政府部门还是北上广深专业对口的公司实习。一边又忙着扑面而来的琐事。
五月和六月都在一团一团的事务中裹挟着前进,当我好不容易抽离出来时,发现很多公司的实习生招聘已经结束了。男友的三下乡项目已经申请通过了。同时,他也收到了南昌颇具规模的设计公司的实习邀请和去北京的机会。
他对三下乡非常坚定,必须要去,去实习和去北京都是可以放弃的。
他放弃的这两个都是对专业领域有很大帮助的机会呀!
三下乡有什么好去的呢?
我旁敲侧击,你应该去大城市开阔眼界,你必须去大城市和牛人交流才对你的专业有帮助!三下乡只不过是和一群一样迷茫的同龄人瞎玩,你的专业又不是社会学也不是农林牧,去那干嘛呀?
他很理直气壮“我是带着我对于大学两年的理解去的。面对一群全新的朋友。可以把它当成一次全新的短暂的开始,去做一个不一样的尝试。这个尝试有对于大学生活的看法,大学交友的看法,大学奋斗的看法,大学思考的看法。”
我更加生气了。我知道他总是抱怨我们是财经院校,没有艺术的氛围。高中他不顾家里所有人反对,孤军奋战,选择学艺术,艺术成绩非常好,无奈不是学文化的料,文化分着实低,只能挑省内名气大的学校。我们学校一切优待都没有艺术学院的份,他们的老师也没有教学热情。他大一满怀憧憬,想拿专业第一,想出国,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但是很多很多现实因素阻挠他告诉他一切都没那么简单。他向我倾诉这些烦恼我非常理解,一边安慰他,一边相信,他对艺术这么热爱一定会有办法的。
对于三下乡,他给我发的那一大段话,我又好气,又好笑。去三下乡的同学都是做多了学生会的工作,沾了些许官僚作风的人,你一个学艺术的在他们间除了同化,还有多大的思考呢?
我问他真的不能放弃三下乡,重新考虑另外两个机会吗?他还是坚定“三下乡一定要去的”。我很生气,为什么不能听一下我的建议呢?我也是从为你好的角度出发呀。
两人的矛盾就这样升级了。我觉得他让我很失望,他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我自认为旁观者清,我很了解他应该需要的是什么,他觉得去三下乡有一个新的体验挺好的。
2
冷静下来后,我不禁反问自己,你又有好到哪里去呢。男友最起码无论别人怎么评价他,他对自己做的事情都信誓旦旦,非常有底气。
我呢,就连一个暑假做什么,都需要纠结一阵,无法真正做下决定。事情一直推,结果最佳的简历投放时间就过去了。目标不够明确,放任着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总是告诉自己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完再说,大不了去教育机构教小朋友写毛笔字。最后,我将就了一个心里不太情愿的结果。
我知道自己心里非常想去上海实习,我喜欢那儿的繁华,精致,那儿不缺让我靠近大佬的机会,我喜欢和让我仰望的人相处。
那种真实的确信就像我初二第一次去上海就知道自己要留在那一样。
就像我高中三年每天心心念念的就是考去上海一样。
可当时填志愿时还是犹豫再三,选择听从家长意见留在江西。
虽然安慰自己在这里也认识了一群有趣的人,虽然告诉自己选择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对未来就业更有保障,虽然告诉自己这样更懂事,能让父母发放下心。可心里总是有一个遗憾呀。
遗憾归遗憾,我觉得自己的妥协没问题,人总是要将就一些事情嘛。
大二我留在社团,自以为这一年牺牲了很多空闲时间为社团尽心尽力。最后换届,需要上一届的干部给我们写考核意见。和我朝夕相处的部长写下“性格温和,偏中庸”。
看到这七个字我非常震惊。在他们眼里我是这样一个没脾气没个性的人?我的座右铭就是想要轰轰烈烈的生命,想要随心所欲的人生啊!别人对我的评价应该是豪爽大气才对啊!
其实我不喜欢在这个社团的事务性工作,可是在分配工作时,我还是选择妥协,因为我觉得另一个男生好像比我更适合引导全局,调动社团氛围,所以我选择接下那些事情。
其实我不喜欢照顾所有人感受,折中大家的意见,但是为了让所有人都满意,我选择把自己倾向的事实隐匿在心里,试图理解别人的观点。
不喜欢归不喜欢,我觉得自己这样做的很好,为社团考虑,而不是为自己,没有私心。
但“性格温和,偏中庸”这七个字,竟然让我哭了一个晚上。好像所有的委屈和对自己的不甘都哭诉出来了。
我跑去问学姐,为什么说我中庸呢,我是一个有自己个性和想法的人。她说那就是你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需求,也就陷入不愿争取,主动放弃,迎合别人的局面中。
这位学姐从我一进大学就关注我,一起玩一起做活动,我知道这是她对我的很诚恳的评价。
但是,这样的自己真的很让人气愤。
我所有的努力是为了什么呢?为了完美的结果?但那个结果是大家想要的不是我想要的。为了得到别人的肯定?但他们给出的评价是一个我讨厌的自己。
如果都不能做一个想要的自己,那我做的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什么呢?
我想到我做的所有自己不喜欢的事,想到我没有为自己喜欢的事物真正做过什么,大哭了一场。
甚至谈恋爱,因为和男友的专业背景差异,我们就像地下恋情,我一直不敢告诉父母,也不敢在朋友圈声张。我害怕父母反对,害怕听到他们对我失望的声音;也害怕朋友对男友有不好的评价让我心里乱了阵脚。
我好像害怕很多东西。但是有什么局面会比做一个不喜欢的自己可怕呢?
3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经典的代表作。女主伊丽莎白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在于她的优雅,从容与智慧,在适当时候表示出自己的喜欢和厌恶。富裕高贵的达西向她表白时,她直面达西,你凭什么瞧不起我的家人,傲慢的你也同样让我厌恶。不虚荣,不浮华,即使她的家人迫切希望她嫁出去,即使她的家庭需要达西的钱,她也不将就,对于爱情坦坦荡荡,明明白白。那一段她拒绝达西先生的电影片段我看了不下十遍。那种眼神闪着的光芒真让人羡慕。
毛姆说:“我用尽全力,过完这平凡的一生。”我有了新的理解。过完平凡的一生其实是就是遵从内心的意愿生活,需要承担别人的不理解。逆着大流前行,阻力总是更多的,用尽全力争取自由意志。
“只有诗人和信徒才会相信在沥青的水泥路上能浇出花。”诗人和信徒本身就是让人尊敬的。他们都坚定做着自己相信的事。
前几天俞飞鸿在“三人行”的访谈上了热搜。大家都赞叹俞飞鸿真是不老女神啊,40多岁了还那么优雅,美丽,从容。没有结婚也有自己的一套道理,大意就是我更喜欢一个人生活,这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我忍不住拿她和我最喜欢的女神徐静蕾比较一番——确认过眼神,是一样的女神属性。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该拒绝什么。清醒而自持,也不瞻前顾后。在诸多诱惑面前都能适时止步,在人生的岔路口上,也能明辨方向。
很多人都说,“道理我都懂,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真的按照道理过人生的人还是有点扭曲吧。好像每一个选择,道理都说得通,而把人生过好又是怎样一个标准呢?
那就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吧。
按照自我的意志做出选择的人生想想就令人激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