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读美国作者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这是一本可以促使我们改善人际关系的好书,我感觉也是一本改善亲子关系的好书。
使用不恰当的语言,常会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这种沟通方式就是“暴力沟通”。
而“非暴力沟通”是指,就是“在暴力消退后,用流露着爱的语言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不再使用暴力言语,而是用爱的语言进行沟通,因此非暴力沟通也叫“爱的语言”。
我们常常对最亲近的人发脾气,这是因为最亲近的人才往往不注意沟通方式,尤其是我们自己都无法发现的暴力语言。
对于我们最爱的孩子,我们越是爱,却往往会恨铁不成钢的打击他,“你怎么这么笨啊!”“我怎么会有你这么没出息的儿子呢!”等等。
那么,怎样跟孩子进行非暴力沟通呢?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区别“暴力沟通和非暴力沟通”:
妈妈下班后,看到地上扔着孩子的袜子,很生气地冲孩子吼道:“你这个邋遢鬼,是想要累死我吗?”
看到孩子无动于衷,妈妈又说:“我真是倒了八辈子霉,每一天都累得要死”。
这就是典型的暴力沟通,听到妈妈抱怨,孩子可能因为受到斥责而伤心,也或者会很反感,但是他可能根本不明白妈妈想要表达什么。
如果按照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要素进行沟通,妈妈可能会这么说:“孩子,我看到袜子扔在地上(观察),这让我感到挺不开心的(感受),我希望家里能够保持干净(需要),你们能把袜子放进洗衣机里吗(请求)”,于是孩子很听话地把袜子丢到洗衣机了。
我对儿子不吃青菜这个问题也很头痛,所以打算用非暴力沟通方式劝说小乐吃青菜。
以前,我可能以威吓的口吻说,“你看,你不吃青菜、总吃肉就会生病,要么便秘拉血,要么咳嗽,你再不吃青菜,再生病,妈妈就不会带你去看了!”孩子接下来还是不吃菜只吃肉和饭。
下面,我试一下非暴力沟通模式。
第一步,观察而非评论。
“儿子,你看,你又便秘了,咳嗽还没彻底好,有时候咳得还挺厉害。”
第二步,说出自己的感受。
“看着你生病,妈妈很担心,另外,你生病了,妈妈还需要照顾你,也感到很累。”
第三步,说出自己的需要。
“我希望咱们都健健康康的,不生病,你不再便秘了,也不会因为吃肉多而生痰加剧咳嗽了!”
第四步,提出请求。
“儿子,你可以吃些青菜吗?”
注意事项:观察到的应该是事实而非评论。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但对于多数人来说,只观察别人的行为,不去评价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并且很多人会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容易把评论当成事实。
明天吃饭时试一试,看看效果如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