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记录系列DAY2

作者: Jessica_16d6 | 来源:发表于2018-04-26 22:14 被阅读0次

    第二、第三讲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调整类别

    我的实践:首先确定了今年最重要的三件事,建立三个大类之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每个类别中的小类。其次,建立“日常”这一大类,并把日常要做的事情添加进去。

    实践中的亮点:在实践中我参考了第二节课中不同的分类标准,最后决定采用年度关键词的方法来进行分类。这样以来,每次打开APP进行时间记录,看到的除了日常的事项外,就是今年重要的目标,这样就能不断提醒自己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促使我把时间用在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不容易偏离正规。

    我的收获:确定今年最重要的三件事是考研、毕业和自我提升之后,感觉今年的目标很明确,也更有动力。此外,在这三大类下分设小类别的时候,我仔细地考虑了完成每个目标需要做的事情,一个大的目标被分成了一个个具体可执行的事项,不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这让我感觉这些目标是清晰具体的,每天做计划的时候也不再是盲目地去添加今天随时想到的事情,而是有意识地把时间安排给这些目标。即使在非常闲暇的一天,也不至于把时间全部浪费在刷手机上。

    我的疑问:忘记记录的情况还是很多,暂时没有想到特别好的解决方法。有时候会突然出现一些事情,还是不知道应该记作什么类别,不知道应不应该专门为其设立一个类别,比如说今天突然被老师叫去帮忙,用了不少的时间,但是不知道如何记录。

    其它想说的话:第二天的内容听完之后疑问比较多,出现了想要细分但是又会超过12个事项等问题,比较纠结,于是没有写下实践日志,直到听完第三节课感觉比较明了才来写时间日志。感觉这是一种逃避的行为,对于自己不能确定的事情或者困难的事情,我会有逃避的心理,有意无意去回避,我觉得这个是需要我改进的地方。

    思考题1:上班路上时间用来学习,我原本是认为应该都算,因为这是一个重合的时间,一段时间同时在做两件事情,APP也能记录下重合的时间。而且,同时计算的话,我认为这样是更准确的,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时间使用情况和使用习惯,比如说“通勤时间也可以用来学习”,不知道自己这样算不算表达清楚了。听了第三课之后,觉得崔律建议的只记“真正在做的事”也很有道理,这样的记录反映出的是时间“实质上”用到了哪里,从这个角度来:讲,崔律建议的记录方法或许是更准确的。

    思考题2:我认为应该尽量记满24个小时。首先,记满24个小时才算是准确地记录了时间的使用情况,我好像提到了很多次“准确性”,有点完美控的意思哈哈。其次,只有准确地记录时间才能准确地分析时间,看到自己在时间利用上的问题和优点。最后,记满二十四小时必然要求全天都把时间记录记在心里,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想到记录,这样日积月累必然能更好地提升时间的感知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间记录系列DAY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hv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