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很希望找到一个能一起聊文学聊音乐聊电影的人,大学后这样的人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但是我并没有想要找他们聊的欲望。
小时候一度以为自己没有谈得来的朋友是爱好不同,现在我认为爱好算个屁,明明是性格不同。
我细细思考了一番,想要找到“同好”嘛,不就是向外界寻求一种“品味的肯定”么?嚯我们品味相同,这就可以让人开心了!“你很有品味”的潜台词是:我认为我很有品味,你也喜欢这种,所以你也很有品味。
但是品味这个玩意儿并不需要也不太风光搬到台面上讨论,总会惹毛一些被批“没有品味的人”,反正大家在夸别人有品味的同时也只是在夸自己有品味罢了。
然而事实是,品味上的交流前提是“信息对等”。首先是横向的对等。找到文学同好,结果你偏爱严肃文学,人家偏爱类型文学。找到电影同好,你偏爱悬疑恐怖,人家偏爱爱情文艺,咋聊?聊啥?其次是纵向的对等。举一个细一点的例子,比如说找到摇滚同好。你:“我觉得摇滚的风格边界很模糊”。对方:“难道不都是动次打次,躁躁的,有啥模糊?”
嗯,这种“找不到一个可以聊天的人”的情况想开就好。像我这种品味独特的人是不奢求找到另一个能肯定我品味的人,我也不需要。
性格差异(特指荣格八维,因为我和他看法一致)导致的聊天障碍最为致命。N系的喜欢天马行空,S系喜欢鸡毛蒜皮。碰到一个SJ系的更要命:“你整天研究这些干啥?能当饭吃?还不如像我一样踏踏实实找份好工作。”
很多时候我们都说“求同存异”,能做到这一点,聊天内容已经无所谓了不是吗?聊天对于现阶段的我就是一个“信息交换”的过程,不是一个“寻求认同”的过程。从别人那听到不同的三观,不同的新鲜信息,才是聊天的意义嘛。其实这些,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阅读完成,并且效率更高。
所以我试图给死宅的自己找借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