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通过控制别人的行为,来达到你的目的吗?比如在运营公众号的时候,你利用资源,设置关注抽奖、送礼物等方式来获得粉丝,虽然看起来你在这次活动期间获得了关注。
但这只获得了关注的行为,并没有获得粉丝的内心——他们是否是真正喜欢看这个公众号的内容而来的呢?
小马宋在最近一片文章里就做了很好的展开。
还记得非常可乐吗?
当年娃哈哈直接模仿可口可乐做了“非常可乐”,依靠自己的渠道优势控制消费者(乡镇渠道买不到可口可乐),而不是让他们真正爱上非常可乐,把非常可乐当做默认第一选择。后来可口可乐进行渠道下沉(也进入了乡镇等渠道),消费者有了主动选择权,非常可乐立马就不行了。
而当年的王老吉则是通过定位“怕上火”攻击可乐这种碳酸饮料,让消费者更想选择凉茶(影响人的主动选择),反而成功了。
过去我们希望通过资源和权力去限制别人的选择,改变别人的行为,从而获胜;而在主动选择时代,则更应该影响别人的内心。
很多生活上的方面都体现了这种思维的影子。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家长经常选择直接把孩子关在家里强迫学习(改变行为),我堂弟弟的爸爸就把电视机的遥控器带走,不让他看电视,但是堂弟自己去市场上配了一个万能遥控器。
不通过兴趣培养等方式让小朋友爱上学习(改变内心)。一旦孩子上了大学拥有了独立选择,自然不学习了。公司强迫员工转发公司新闻到朋友圈,而不是让员工愿意、乐意转发自己公司的内容。很多公司对员工提各种苛刻要求来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塑造使命感让他们爱上这个工作。
传统思维中总是想利用资源和权力的优势,来限制别人的自由和选择来控制别人,而不是放弃控制,利用心理学、营销学等各种技巧让他们本身开始喜欢这件事。这样的做法在短期内获得的你觉得不错的成果,都做不到长久发展,很快也许就原形毕露,或者被你想要控制的人抛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