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摄于河边
2017年12月14日,
著名诗人余光中病逝,享年90岁。
这位在梁实秋眼中: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
成就之高、一时无两”的才子,一生漂泊奔波。
生在南京,却在年少时,为避战火,
跟着母亲辗转各地生存。
二十一二岁时,随父母迁居台湾。
之后几十年里,大陆与半岛一海遥隔着,
遂乡愁慢慢融进血液,长成了一枚枚诗蝶,
不时蛹化而出。
先生曾把自己的生命划分为三个时期:
旧大陆、新大陆和一个岛屿,
旧大陆是祖国,新大陆是异国,岛屿则是台湾。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诗人的寂寞,文人的孤独,余先生一人占尽。
他孤独着自己的孤独,贯穿时空,
延展开来,却在当代无处落脚。
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小小的船票,
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
他日思夜念的故乡,曾是梦里回不去的故土,
先生走好!愿天堂再无乡愁......
余光中:给未来的你 曹可扬朗读
01
今生今世 ,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 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 我说也没用,
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余光中《今生今世》
▲1997年,余光中与女儿、外孙及外孙女,摄于英国
02
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
下面平铺着皓影
上面流转着亮银
而你带笑地向我步来
月色与雪色之间
你是第三种绝色
——余光中《绝色》
▲余光中留影于国立中山大学校园
03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
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余光中《浪子回头》
▲1969年,余光中坐在落矶山顶,西眺故国
04
旅行之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
“这里我来过”。
是一种改变。
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
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
在旅途中,
你会看到不同的人
有不同的习惯,
你才能了解到,
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
你的方式在生活。
这样,
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
这样,
我们才会以更好的心态
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余光中
▲余光中1953年摄于台北厦门街故居
05
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
再打中年听雨,
客舟中江阔云低。
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
这便是亡宋之痛,
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
楼上,江上,庙里,
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
迷失了自己。
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
在窗外喊谁。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1958-1959年,余光中第一次赴美
06
孩子,
我希望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可以是农民,可以是工程师,
可以是演员,可以是流浪汉,
但你必须是个理想主义者。
……
选择平庸虽然稳妥,
但绝无色彩。
不要
为蝇头小利放弃自己的理想,
不要
为某种潮流而改换自己的信念。
……
你是个独立的人,
无人能抹杀你的独立性,
除非你向世俗妥协。
——余光中《给未来的你》
▲余光中与夫人范我存结婚照,拍摄于1956年
07
如果有两个女孩
同样的漂亮,
他会选择脸上
有小小雀斑的那一个。
因为,
这一点小小雀斑会让这个女孩,
多一份温柔,少一份骄傲。
——余光中
▲1965年,余光中与伉俪、长女珊珊及次女幼珊
合影于美国西密歇根州立大学宿舍
08
人生有许多事情,
正如船后的波纹,
总要过后才觉得美的。
——余光中《余光中精选集》
▲1951年2月28日
余光中与双亲(余超英、孙秀君)
摄于台北同安街故居
09
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 隔着这样的细雨。
——余光中《等你,在雨中》
▲余光中与陈之藩、思果、洪娴合影于香港
10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余光中《欢呼哈雷》
▲余父(余超英)、范母(孙静华)、
余光中、范我存、
余珊珊、余幼珊、余佩珊、余季珊,
摄于1968年,台北厦门街老屋前院
11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10月26日,台湾中山大学为余光中(右二)预祝九十大寿,
由妻子范我存(右一)陪同出席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轻轻诵读余光中的诗,愿诗人一路走好——
比岸边黑石更远,更远的
是石外的晚潮
比翻白的晚潮更远,更远的
是堤上的灯塔
比孤立的灯塔更远,更远的
是堤外的货船
比出港的货船更远,更远的
是船上的汽笛
比沉沉的汽笛更远,更远的
是海上的长风
比浩浩的长风更远,更远的
是天边的阴云
比黯黯的阴影更远,更远的
是楼上的眼睛
—— 美丽最诗词 ——
胸藏文墨虚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