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的文人名士,或刚正不阿为国为民,在朝鞠躬尽瘁,仙去后青史留名;或离经叛道蔑视权贵,怡然蛰居,云游山水,性情所至,泼墨成书。出世或是入世,向来不是苏东坡的选择。他不屑于选择。他只是灿烂而恣意地活着,毫不吝啬地施展才华,洒脱畅怀地表达自我。其所行所止所迸发出的强大生命力,以及其中彰显的高贵人格与伟大精神,令后人高山仰止,为之倾倒。
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形象更为完整的、更具有生命活力的苏东坡。跳脱出课本里几句诗词所描摹的刻板印象,这本书里对其的刻画,不仅仅囿于他卓尔不群的文学素养,以及对于人生乐天知命的达观态度,更多的是这位大诗人身上洗刷不掉的烟火气息——他那么可爱,那么诙谐,他对任何事物都好奇,都心向往之。他自己实验酿酒,创新菜品;他信奉道学,渴求长生不老,修行瑜伽术炼取仙丹;他“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平易近人,攀谈之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些还不足以勾勒出他的全貌。他精神如此之高远,形象又如此之亲切,在林语堂先生的笔下向读者徐徐走来,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苏东坡的政治生涯,可谓宦海沉浮,沧桑历尽。然而于他而言,权利只是浮华外物,有时甚至是为了榨取民脂民膏所采取的必要手段。他的一切政治主张,皆不夹杂企图荣升高位、煊赫一时的私欲,而是饱含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强烈的士人使命感,为国家长治久安和天下黎民而请愿发声。因为不在乎个人荣誉得失,他随缘自适。东坡词旷,无一不是其真实心境的反映。他渴望的无外乎是自由,能够尽全力地热爱他绚烂绽放的生命,忠心耿耿地效力励精图治的君王,尽情与知交好友神游辽阔版图上的大好河川,言所欲言而作诗作赋……那些蓄意的中伤,恶意的谋害,几乎无法激起他心中怨恨的波澜。他不曾刻意地追求,故不会因担忧失去而恐惧。因为他不曾有寄于外,周遭的欢乐固然能使他喜悦,但所蒙受的迫害与痛楚却难以令其消沉。这种坦荡宁静、乐天知命的无限接近于道的心态,使他的精神在历经千年的淘洗之后仍能够熠熠生辉,滋润着、指导着无数后继者。
所谓知人论世,本书较好地还原了北宋时期的政治面貌,再此中描绘苏子瞻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更让人不禁感叹他的天才高贵。相反的,苏轼的中国历代文人从政的标志性人生,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局的动荡不安与国力积弱。宋代,一个群星璀璨的朝代,在美学方面达到了空前的发展高度。苏轼作为其中集诗、书、画之大成者,凭借其令人惊叹的鬼才,引领着时代的审美。每当我们阅读、欣赏他的作品,总能够感受到精神上的洗涤与美的召唤。
有评论家笑侃,说在宋当嫁苏轼,明当嫁张岱。张岱的文字里,浓得化不开的黍离之悲,未免有些沉重。而苏轼生为天生的乐天派,想必是个很能逗乐妻子的人吧。我倒并没有那样的非分之想。只是在掩卷过后久久感激——人们总是更加倾慕那些有着完整灵魂的人。我们靠近他们,想借由此完善自身。即便苏东坡的肉体早已埋葬在九泉之下,为泥水所销,但他灵魂之中无法熄灭的浩然之气,在人世间倏然闪烁过后,依旧化为了天空的星、地上的河,照亮光明,滋润营养。每每想到这样一个可爱动人的、完美到不真实的存在,曾经在世上留过他的足迹,如今不知化作了哪颗星辰,安静地遥望着现世,便觉得无限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