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众生出生以来,他们的心都是一种散乱的状态,因为内心充满了不善心。由于贪嗔痴等不善心所左右,心一直处在散乱和攀缘状态(散乱是不善心的共同特点,也就是说内心只要有一丝的不善心,肯定有一丝的散乱存在。攀缘是指执取,是贪欲的特相)。所以众生的心是习惯于攀缘,攀缘,不断的再攀缘,一直到死亡为止。这是所有众生在轮回中的状态,也就是造就轮回的根本原因。只要是没有去除这些贪嗔痴等不善心,人死了之后,根据他本身所造的业力的影响,反复投胎受身,然后生出来的那一刹那开始继续攀缘,重复前生的过程。在漫长轮回当中,我们都是一直这样轮回过来的。心从来没有停止过攀缘,这就是轮回,是所有有情众生的烦恼。
在经典里,佛陀是经常用猕猴来比喻我们这种散乱的心和攀缘的心。比如猴子在森林里为了寻找食物(比喻欲贪)它一直不停地从这棵树跳到另一棵树,这样一直不停地跳动而执取食物。众生有生以来,心从来都是这样子的,它从来没有停止过,哪怕一个刹那都没有停止过,甚至梦中它还在执取和攀缘。佛陀为了解决众生的烦恼,先制定出奢摩他这样的安住法门,然后再提出毗婆舍那修行来根除烦恼。
心,是这么地活跃,因为五蕴中的识蕴,是那么地不甘寂寞,到处找机会(攀缘),在色(物质的、生理的)、受、想、行等四蕴中活动。就像种子(比喻「识」),一旦落到土地上(比喻能提供「识」活动的四个地方;就是色、受、想、行等四蕴,即经文所说的「四取攀缘识住」),受到水份(比喻「贪」)的滋润,就能发芽成长一样。人们,是那么地害怕一无所有(无我、无我所:《杂·五五》),无法像解脱的圣者一样,让「识」不再到处去攀缘,再加上不断地以贪欲,灌溉滋润,就是这样,让我们不知不觉地,一辈子活过一辈子。修行,也是在降伏这颗活跃的心,让自己脱离「心随境转」的困境。
网友评论